儿童低烧头疼怎么回事?
孩子感冒了,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应该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控制体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但是有的家长用药不规范,认为消炎药能够杀死细菌,抗病毒药物能够治疗病毒性疾病,因而滥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这样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耽误病情。 引起小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细菌(如大肠杆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感染都可以引起发热,而中医则将发热归因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以及气虚、阴虚等情况引起。在中医看来,并不是只有热证导致的高烧才需要使用清热泻火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久病体虚的小儿来说,可能属于阴虚体质,也会出现低热的情况,此时如果用寒凉药物清解热毒,会“火上浇油”,使病情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比较多见,患儿多表现为低热盗汗、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症状,此时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或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症状可能会暂时缓解,但很快就会复发,而且症状会越来越重。如果就诊不及时,有朝发高烧发展的趋势。
当小儿出现长期低热不退时,应立即就医诊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疾病早期会有低热的表现,比如肺结核活动期常常会出现午后低热、夜间高热的现象,而麻疹早期也有低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这些疾病都需要及时就医排查。还要提醒父母注意,婴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全,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且孩子不会表示不舒服,因此在38℃以下不建议用退烧药,采取物理降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