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水五行缺什么?
首先,五行不是以大地为界的。 其次,大海和江河一样,属于大地的外部环境。 所以所谓“大海水”,不过是个比喻,指的是水多,并非特指南方。 其实这问题很简单,举一个反例就好。 天津属北方,其地下水丰富,是有名的咸水湖。然而天津人缺水吗?并不缺!所以我说天津人不缺水,恐怕没人反对吧?同理,东海地区的人也不缺水。 再看看台湾省和云南省的情况,就能看出,“缺水”和“水多”完全取决于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无关。(台湾地区气候干燥,云南省是高原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我国古代地理认知有限,不知道大气候的影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事实上,古人造字是很有道理的。比如“江”“河”二字,“水”字旁表示与水相关,“工”表示流水(水流撞击石头的声音),合起来就是流动的河水。“海”字也是一样,“氵”表示与水的关系,“每”表示波浪(上下两个“丶”,中间一竖,代表海浪),合起来就是大海。 如果按照古文字学来推测,我们大可设想一种最合理的解释方法——古人看到一条河流,根据流水声判断水流情况,从而确定用“工”还是“干”;然后他们看到了海洋,从海面上涌起的波浪,猜测海水的多少,从而确定用“少”还是“多”。这样是最符合实际的。 我还补充一个事实,现在陆地上的河川湖泊,实际上是古代海洋的一部分,只是由于陆地上升,把它们给“围”起来了而已。也就是说在古地质时期,我国大部分陆地都被海水淹没了,只有一些山地、丘陵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即现在的岛屿和半岛)。所以说当时其实没有“水”和“地”之分,整个地球都是海洋。
因此所谓的“金木水火土”其实是指五种元素(金属、木头、火、水、泥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木、水、火、土。当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生克制化也是存在的。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空气的存在并对其性质有了了解,于是在西方哲学中加入了第四元素“气”(相当于我国的“风”),并在以后加入了光和暗等新的元素,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四种基本粒子——“夸克-胶子的量子色动力学”。而我国则一直停留在了“阴阳五行”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