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总局医院在哪?
这个医院已不存在,原址是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1956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体育事业管理局(简称“体委”)决定兴建“中国人民体育运动委员会附属医院”。同年4月24日,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并主持设计的总院奠基,院址选择在北京西郊的万泉庄。当时因全国还没有独立的体育学院,医学院和中医学院也没有设置运动医学系(科),所以这家医院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专业体育医院,也承担着为国务院和各部委干部及居民医疗保健的任务。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基建投入不足,最初的医疗用房是按照门诊、急诊、病房各占一层的设计建造的。后来随着医院业务发展和人员增多,原有的病房楼不能满足要求,又在北面盖起了两栋病房楼。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奥运会申办成功和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预选赛阶段,医院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先后增加了放射科、CT室、核医学科,进行了血库改造并增建了制剂室;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骨科、老年病科、妇产科等科室;1994年在原眼科的基础上建成了眼科医院;1997年开始在医院内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并建立了国际互联网。 经过多年发展,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100张。有职工2700余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00余人。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共50余个。能够开展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创伤、关节置换、肿瘤放疗与化疗等各个领域内的诊疗项目。 年门急诊量近200万人次,出院病人达43万余次。除为本辖区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外,还承担对西藏、新疆等地少数民族患者及国外留学生等的医疗保健任务。并负责国家、市、区级体育队伍、体育工作者以及伤病员的医疗保障工作。每年参加各级各类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数百次。 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医院开展了多项重点工作:
①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网上预约挂号、网上查询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等信息,开展手机预约挂号和支付缴费等服务。实现医疗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
②推进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率先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药事开放,由药品采购部门直接对外签订合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费用;建立医共体,实行医保预付金制度,减轻医保负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收费管理体系,加强物价监督检查,规范公立医院运营。
③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将中医药纳入医院发展规划,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建设,开展师承教育,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加大中医药科研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就医需求。④强化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健全安全工作保障体系,明确安全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重点部门、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