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可以异变成什么?
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质就是阴阳的消长平衡。 所谓“克”,其实就是抑制住里头的阳火、阴土或阳金;所谓“生”,其实便是助长里头的阳木、阴水或阳火。 比如水生木,便是水中含有生发之气(即阳气),从而滋养了木,而木生长起来后,又通过光合作用给水里添加了很多阳气,使水和木这两个五行实现了阴阳的动态平衡。
所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就是阴阳在五行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那么有人会问了:那这阴阳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阴阳在古代哲学中是指万物自身所具有的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属性——一为阳,一为阴;且无论任何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重性。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即便是人体,也有表里、上下、左右等阴阳之分。 总之,阴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宏观现象,它无处不在。
基于此,古人便利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现象。 在《黄帝内经》中,便将自然界分为阴阳: 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中间的山川丘陵则是阴阳交替之处,而阴阳交接之处便是人们居住的地方。 人体内也不例外有阴阳: 心位于上为阳,肾位于下为阴;五脏之中,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心属火,而这五行之间也是阴阳的关系,其中肝是心火的源头,肾是肝木的生长之地,而肺则连接着心脏,是阴阳相交之处。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只是阴阳在自然界和人体表面的体现,实际上,阴阳还存在于每一个微观粒子内部。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初,世界本是一团混沌,宇宙是由极其微小的点迅速膨胀并不断分割而成。在这个极早期阶段,时空并不存在,所以不存在质量和体积,更不存在运动与静止。但据目前观测到的最微小粒子—普朗克电子尺测得的数据,量子系统存在着不可分辨的最小单位和最大的量子力学不确定性。这些最小单元既不是纯阳也不是纯阴,而是处于阴阳之间,它们相互转化、互相影响的动态过程形成了当今的混沌理论。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阴阳是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和无法看见的,触摸得到和触摸不到的,能理解的和无法理解的等等一系列矛盾体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