铷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人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原始划分方法(类似于现在物理学中的“三原色”的划分方法)。它最初被用于描述五种基本物体(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位置。 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可以用“五行”作比喻说明它的性质或位置:在经络系统中,有“五行”对应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在中医诊断学中,有“五行”对应的人体五大体征——喜、怒、忧、思、恐……;甚至人在情绪上的“五情”——喜怒哀乐惧……也能找到对应的“五行”。 而在化学元素中,同样也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这似乎是一种巧合,但是笔者更认为这是一种必然。因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二气相感的产物,而任何事物的产生也都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比如在人体五脏之中,心与小肠相表里,而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心的功能正常与否,不仅取决于“心火”是否旺盛,而且还要看“肾水”是否充足。而肾的功能,也不单纯取决于“肾阴”或“肾阳”,更要看“心火”的力量。所以,我们用“金水相生”“水木相生”“火土生金”来概括这些元素之间的相生关系,无疑是极为合适的。 而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木能生火,火能焚木……这种克制关系,正体现了阴阳制约力的运动规律。
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明故事中,就有科学家门捷列夫受到《易经》“太极图”启示的故事。可见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