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五行中的哪种属性互补?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反过来问,是什么使得龙跟某种属性的五行相配。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中国人相信龙的属性是阴阳五行的混合体。在《史记》中司马迁把黄帝的图腾称为黄龙,因为传说黄帝在轩辕之丘得到一条黄龙,因此黄帝被称为“黄帝轩辕氏”,他的部落也被称作“黄龙部”或“黄帝部”。从这个时候开始,龙的图腾就逐渐和中央王朝联系起来了。 到了汉朝的时候有了更加具体的解释,据《汉书·郊祀志》记载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也就是说龙作为天神的代表之一,由中央之神太一辅佐,也就是由五帝之一的东方帝太昊佐佑。这里的“佐”字很有意思,它说明所谓的“帝”并不一定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组合词,所以这里的“帝”其实就是“代”的意思——换句话说,这里并没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只是强调这个群体的存在意义而已。 在上古时期,各种不同的种族之间常常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或者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这些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往往是从图腾开始的,比如炎黄二帝就是两个部落融合而成的。那么既然图腾具有这样的特征,那么用图腾来指代这样一个联合体的身份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再来看看这个“龙”究竟是什么动物呢?有说法认为这种动物实际上是两种动物的结合体,一种是蛇,一种是大龟。这倒是非常符合五行学说里的说法——“天地之数”为“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二者相加正好为五十,而人们又发现大衍之数也恰好是五十,所以说“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五行之数”(见《易传·系辞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龙身上那两条长长的尾巴,象征着大地所承载的万物生生不息的能量;而它的龙头又象征着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星辰,这是为了体现天地的合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古人对海洋里生物的认识比较有限,所以他们只能把龙的尾巴部分想象成海中的鱼,于是就有了龙尾似鱼的这种说法了。 而根据古代人的观察和推测,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的生物大多以“阳”为体,以“阴”为用;以“阴”为体又以“阳”为用的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要么就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前者如虎、牛等属土,后者则多为水栖动物如蛟、鲸等属水。这两种情况都符合“刚健中正”的标准。所以在古代人眼中,龙就是一种兼具“刚健中正”特性的生命体,而这种特性也正是中华文明所需要的品质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