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门是什么?
体育部门,是个很含糊的称呼,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年代,它的含义是不同的——甚至经常是被忽略的。 在我国现今的体制下(2016年7月),所谓的“体育部门”主要包括了体育总局下属的各运动管理中心(比如羽毛球、自行车、跳水等),各业余训练队(国青、国少队),以及体育总局直属单位(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等等)的工作人员和所属事业单位的教师、科研人员,大概几万乃至十几万人,属于国家的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人员。 这些人,一般都是大学本科以上体育专业毕业,身体素质一流,除了少数从事科研岗位的人员以外,都是参加过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在刚刚毕业分配进入这些部门时,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体能训练,以巩固体能。能够进入这个系统的人,一般都堪称是体育人才中的佼佼者。
不过,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在近几年连续在世界大赛上夺金,所以像乒乓、羽毛、跳水这些传统优势项目领域的工作人员,工作待遇和工作成就感还是不错的;但像拳击、摔跤这样的项目,由于长期成绩低迷,这些项目部的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质量就比较差。 而那些非奥运项目的运动队,像棒球、曲棍球、橄榄球、手球等,由于观众少,赛事水平低,奖金和福利待遇就不太能吸引优秀的体育人才去从事这些项目的学习和研究。在这些部门,往往就会出现人才梯队断层的现象,影响未来竞赛成绩。
但是,无论是成绩好的项目还是成绩差的项目,它们的经费和物资供应都很充足,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而且这些部门大都实行包干制,就是花多少钱,由财政专门列支,不用计较成本,所以常常给人“不差钱”的感觉。
而以前的体制,所谓“体育部门”还包括各级体委(体育局)及其所属体育运动学校(职业中专)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体委下属的各业余集训队的队员和教练,总人数要庞大很多。但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现在的职高技校不再分专业而是统一大类招生,加上体育专项高考越来越火爆,各地体校纷纷取消或改制为俱乐部,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