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蓄属什么生肖?
“小黄鱼”的雅称,是福州方言对“黄颡鱼(公)”的称呼。在江浙一带,则称之为“黄姑”、“黄牙乌”或“黄芽儿”;而在四川以及云贵等地,又被称作“黄辣丁”。 这种鱼体态不甚好看,全身棕黄色,体侧及尾部具深色横带,头大而略尖,嘴巴上翘,长着一副凸出的牙齿,看起来颇有几分狰狞。其名字也颇有点意思,“姑”字带有女性色彩,指的就是它那像梳齿一般锐利的胡须——“腮须”;而“牙”和“角”则指它的牙齿与颌骨。 《尔雅》注者郭璞就说了,这种鱼的长相就像“有角之姑”,也就是头上长角的娘娘——这显然是个类比的错误,因为“姑”指的其实是妇道的典范;而到了唐代,严楚江编撰的鱼类学著作《海槎闲话·鱼谱》中,则直接描写它是“有颊之雄”。此鱼虽然被称为“姑”,其实却是雄鱼。
至于为什么这种鱼会被称为“黄姑”呢?这与它的习性有关。如前所述,这种鱼的体色为棕黄色,并且身体的两侧各具一黑褐色的宽边,看上去就像是穿着黄色的紧身衣、戴着黑色的眼影框似的,而胸鳍的颜色则是橙黄色的,特别是第一根胸鳍的长刺,更是鲜亮得耀眼。所以,早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这种鱼的身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了:雄鱼的体色更亮丽鲜艳,雌鱼的体色则略显暗淡。
有趣的是,同样是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福州亲眼看见有人捕捉这种鱼,并将它卖给自己,而自己也吃了。不过,生性谨制的朱熹还是觉得这样的捕获方式有些残忍,于是特意嘱咐人家在捕鱼时,千万不要让它乱窜。 然而,当人们打开捕鱼的渔网时,意外发生了,原本安静地呆在网中的“黄姑”突然发了狂一样四处冲撞,试图逃命。于是,“黄姑”的雅称也就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