缵字五行属什么?

包诗佳包诗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缵”字的五行属性,古人认为是由字形决定的。《说文字解》中这样解释“缵”的五行: “缵”,草也。从艹,赞声。一曰饰也。——《说文》 “艹”属木、“赞”属火,“纟”属金(见《康熙字典》)。故“缵”字的五行由字形决定为“木”或“火”。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字型的五行属性——“十干生五行”。这种方法是,把一个字分成十个部分,如果十干中有五干相同,那么这个字的五行就是“土”;如果有四干相同,那就是“火”;以此类推。使用这个方法时,只需要看最后一笔,因为每一笔代表一个干。例如“策”字,最后一笔是“讠”,与“戈”“辛”同属于“酉”,属于“金”;而“章”字,最后一笔是“亠”,与“音”“日”都属于“寅”,所以“章”的五行也是“火”。 “缵”字共有十六划,最后一笔是“糸”,与“辛”“言”“示”属于同一部首,因此“缵”的五行与“辛”“言”“示”一样属“金”。

现在再来看这个问题,《广韵·撰韵》:“缵,《说文》作‘纂’,字之误也。”说明“缵”字古文中写作“纂”。而“篆”字的古文和简文都是“篆”,可见“篆”字在秦代就已经固定下来。“篆”字的五行在古代文献中出现了分歧,一种认为是“火”,如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汉儒郑玄说:“篆者,言郡县治状也。象其刺印,取以为号,故言篆。其文亦如篆矣。是五行火也。”另一种认为是“木”,如南朝梁学者萧绮所著《古诗纪》序中说:“大篆,木字。小篆,火字。”现代学者多承继这种说法,并以此作为教科书中的标准答案。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因为“篆”的字形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小篆文字资料为秦代统一后的量器基座上的文字,它们虽然像“篆”,但更接近“隶”,而带有明显“火”属性的汉字特征。可见这些小篆文字是符合“火”属性的。但是秦统一前的文字资料中却有大量的“木”字形的“篆”,比如战国中期的楚简文字“奏”(见李零《李零论汉字书写》)。这类“篆”字的偏旁结构和今天我们写的楷书很相似,而与秦统一后的小篆差别很大,尤其是和“火”属性的文字特征相去甚远。这些“木”字形篆字也是正确的。

以上结论均建立在字形的基础上。那么“字义”呢?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缵”的本义似乎和“续”有关。《玉篇·系部》:“缵,接丝也。”(注:“系部”即“糸部”的异写法)又《集韵·轸韵》:“缵,缀续也。”然而“续”的五行却和“缵”不一样!古人造字是非常严谨的,他们不可能随意地给某个字安排五行属性,一定是有道理的,这个“理”很可能就存在于这个字的本义之中。所以我推测“缵”可能有一个“木”或者“火”属性的本义,而这个本义和“续”有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