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五行属火吗?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小时候学武术时,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师傅笑着对我说,“你是属金的”,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你有金锁啊!(我的金锁放在枕头底下)”“哦……”于是我就信了,后来长大了,学了五行生克,开始对自己身体上的金与木、水与火、土与气的属性划分有了怀疑…… 直到看了《周礼》原文: 五音:宫商角徵羽。 六律:黄锺大吕太蔟夹锺姑洗仲冬蕤宾浊气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腊。 这才是五音和六律的分类依据——以五音分属五行之一,而六律又可分为阴阳两类,其起源就来源于此。 那么问题就来了,《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音其实指的是五脏之气在志为五音,而非体表的五声,即今人说的“内五音”——脾在志为思,思则脾土虚;肝在志为怒,怒则肝气盛;肾在志为恐,恐则肾气盈;心在志为喜,喜则心神散;肺在志为忧,忧则肺金悲。
至于外在的五声,也就是五音,《内经》中提到的是:角声宜调志而和神,商声宜宣导阳气,微苦泻心火,征声宜宣散胃郁,羽声宜滋润肠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五音分属五脏,不过是一种比喻罢了。 关于这个解释,有本古书提到了更加详细的来源: 《内经》中的五音分属五脏,是源于古代的五官与五脏的对应说法。
关于这方面,我在别处看到过更为详细的分析: 这个观点认为,五官对应五脏之说起源于古代对颅脑局部的命名与五脏功能的联系。如目为肝之外候,故称“目为肝窍”;鼻为肺之外窍,称为“鼻翼”;口为脾胃之外窍,称为“口糜”;耳为肾之外官,称为“耳内”;唇为肝之囊,称为“唇里”等等。可见古人已经把五官与五脏联系起来看待了。
而这种看法,似乎更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五志为五脏所支配的论述——怒则伤肝,悲则伤肺,思则伤脾,恐则伤肾,惊则伤心,而忧则伤胃。 从古今中医学的理论发展来看,人体的结构是从简单到复杂,对疾病的认知也从宏观到微观。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能够较准确描述脏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经络的循行路线。但这已经足够了,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出现显微镜,也不可能认识到细胞的存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体已经被分解为许许多多的细胞单位,而细胞又被进一步研究分为原子、分子等更小的结构,如此精细的结构划分下,再用古老中医那套“上下左右,前中后,内外”来区分部位,显然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就有了现代解剖学的分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解剖学是对传统中医穴位诊断的补充,而不是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