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行属哪行?
一、“五行”起源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与五行的相关的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五行为相互关系,此即古代关于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的概括表述。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宇宙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认为这五大类的性质和作用,不仅是相互资生的,而且也是互相制约的。 相生即相互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为抑制、斗争、克伐的关系,是指木克土(土不实)、土克水(水泛滥成灾)、水克火(火灾)、火克金、金克木。 在古代五行是相互作用的,并且都是很重要的元素组成的一部分,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和参考价值存在的!
二、五行在文学中的运用 1.中国古典小说常用五行来比喻人物的品行品质或性格特征 金为刚烈之状,所以常用来形容人物刚强勇猛的性格特质;木为仁智之状,故常常用以描写人物仁慈善良的本质;水为聪明之状,因此多用于描述人物才智过人的品格特点;火为礼德之状,往往用来喻指人的礼仪德行;土为信义之状,则象征人诚信有信的品质……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多用五色神衣等象征人物的神通广大 五色神衣:代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出自《封神演义》第一回:杨戬拜了师父,传了三件事:第一教他刀枪不入之法,第二教他右眼翻砂,第三教他五色神光,遍摄群丑。 杨戬得了此术,下山之后,便穿了一件八卦道袍,脚登一双太极靴;头上戴一顶太公覆胜道冠,腰间束一条杏黄丹彩缎带。左手执定遁龙杆,右手使三尖刀剑,足下踏遁云鞋。骑上哮天犬,提仗而行。后人有诗单赞杨戬: 先天玉虚嫡传人,法号杨戬姓名尊。 修行苦炼除魔障,习得神通万法门。 手执三尖刀剑锋,腰悬九节打妖杖。 遁龙杆大无边际,二郎神显化天尊。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五行”,其实除了这个意思之外还有一个意思是“五方”的意思,指的是东、南、西、北和中间的方位,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与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有关! 三、古代文化对五行的影响 先秦时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限,所以人们将自然界的事物归纳成5个部分来进行总结说明,从而也形成了一些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这些规律被人们不断地验证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成为最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