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降尿酸药副作用低?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降尿酸药物都具有副作用,而且大多数都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而达到降低体内尿酸浓度的作用的。 这些药物中代表是别嘌醇和非布司他。这两个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阻断尿酸的合成,达到降低尿酸浓度的作用,临床上一般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
但是这类药物都有一定的肝肾毒性,所以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都应该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肝功能的变化; 另外,由于黄嘌呤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并不是只存在于肾脏和肝脏中,所以这两种药物在抑制该酶活性的同时,也会有抑制其他酶活性的作用,可能会对机体的正常的代谢机制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可能引起低血糖、血脂紊乱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是在用药量过大或者时间过长以后才会出现,只要遵医嘱服药,并且定期复查指标,一般来说不会出问题。
还有一类药物属于碱性磷酸酶抑制剂,可以通过减少尿酸的生成,进而降低体内的尿酸水平,常用的药物有非酰胺吡唑酮、苯溴马隆(痛风定)。 但这类药的降尿酸作用较弱,通常作为别嘌醇或非布司他的补充用药,适合尿酸水平较高以及合并肾功能的损害的患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药物以外,还有一些中成药或者是方剂也可以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如炎清康、秋水仙碱、青霉胺等。但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相对上述药物来说会更大一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果身体能够耐受且血尿酸水平高于600μmol/L,建议先用药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血尿酸水平超过541μmol/L,但低于600μmol/L,也可以考虑用药。 而有急性关节炎发作或慢性关节炎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无论血尿酸水平如何,都应当采用药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服用何种降尿酸的药物,在发病初期(前3个月)均应严格规律服药,并根据药物种类、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肾功能状况来调整剂量。 如果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改善,则可以逐步减量直至停药。但停药后也需要继续观察,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