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属于五行的什么颜色?
1.五行与五色 《黄帝内经》指出“肝,色青……心,色赤……”等等; 《周易》则提出“离为火”“艮为山”等,认为万物由阴阳五行化生而成,且各有其色彩属性。如离卦“其色赤”,震卦“其色青”。 后人据此总结出五行与五色的对应关系——木(青色)、火(红色)、土(黄色)、金(白色)、水(黑色)。并在中医中沿用至今。 所以,如果单从五行角度讲,绿色应当是肝脏的补色,红色应当是心火的泻色,而青色则是肝气的固定补色。
2.经络与五色 除了观察人体的肤色判断脏器是否健康之外,还可通过观察手掌的颜色来诊断。 由于人体各处布满了经络穴位,因此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或者针灸来调节脏腑功能。而若是身体某一部位的经络阻塞不通,则会在相应部位出现变色症状,古人称之为“脉气”。 这种变化在临床上表现为:病者身体某部出现青、黄、赤、白、黑等不同颜色的变化。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白癜风,现在被称为皮肤的白斑,在古代就分为“血痹”和“白癜”两类。《诸病源候论·白癜候》指出:“白癜风者,皮肤上生出白屑,四下扩散。此由风热乘脾(指脾脏,不是指胃肠)所致。” 而“黄癣”在古代被称为“癞”或“癞痢”,主要分布在头部,是由湿热毒邪侵入毛囊所致。
中医认为,面部主五官十二经脉,四肢主躯干。所以通过观察面部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全身经络的情况。 如果出现面色青黄,多伴有腹痛、腹胀的症状,可能是肝胆失调导致的消化不良。而如果脸色长时间发黄,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应该少吃生冷食物,多吃健脾的食物。
如果脸部两腮及颧骨部位有红晕,可能是脾胃功能虚弱或者食积内生引起的。如果是女性,还应注意是否怀孕了。 中医通过观察人的整体状态,还会结合望闻问切进行综合评判。因为人的五脏之气在体表的映像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相互影响的。
黄色:“黄”在甲骨文中写作“”,“黄”字形体的上方是一个“田”字,下方是一个“臣”字。在古代汉语中,黄色的“黄”和光亮的“晃”是通用的,这是因为黄色的字源与丰收的田地有关。成熟后黄金般的庄稼和大地,是我们最常见的黄色,所以黄色成为了大地的色彩;而黄色的土质具有肥沃的特性,又代表着丰收、生产、富有,因此自古以来,黄色就象征着神圣、高贵、财富,人们又将黄色看作是权力的色彩。从东汉开始,黄色成为皇帝专有的颜色,象征皇帝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白色:“白”在甲骨文中写作“”或“”白字字形所像的是一捧亮晶晶的玉器,光洁的玉器自然引申为表示颜色的白色,因此古人常常用“素白如玉”来描写美人的肌肤。白色在五行中属金,象征金属,象征着纯洁、光明、诚实;在四季中属秋,象征着肃杀的秋风。
黑色:“黑”在甲骨文中写作“”,这是一个形声字,黑字所像的本义为锅底、灶灰,像形的部分表示的是一个火灶,其中的横线表示的正是落在灶底上的灶灰;这个字的声符在甲骨文中表示的本意为“丝带”,用以借代纯丝之色——黑色。黑色在五行中属水,象征着沉着、冷静、稳重;在四季中属冬,象征着凋零衰败。
青色:青色在甲骨文中写作“”,它的字形所像的是一只小燕子。“黑中带绿的羽翼。”这一特征与古代汉语中“青”的字义相一致。青色在五行中属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成长,表示着生命的复苏与繁衍。
赤色:“赤”在甲骨文中写作“”,这是一个会意字,会意部分的“大”字像一个站立的人,这个字的本义指裸露、赤裸。“露出皮肤”这一特征与古代汉语中“赤”的字义相一致,“凡由浅而深之色皆曰赤,皆曰红。”赤色在五行中属火,象征着热情、温暖、热烈,在四季中属夏,象征着繁盛、热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