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字五行是什么?
“夷”字在康熙字典中,【酉集下】【弋部】 共有12画。
详细解释如下: 夷 yí (形声。从戈,夷声。本义:平)同本义 [level] 周制,五百里曰崇,其兵五十万;四百里曰郊,其兵四十万;三百里曰甸,其兵三十万。
一、二百里曰县,其兵二十万。百里曰乡,五百家为卒,家出一人。——《礼记·王制》郑玄注:“五百里内称崇,言举而高之也;四百里内称郊,言其规摹广之也;三百里内称甸,言其耕作均平也。” 三、四百里曰道。——《后汉书·光武帝纪》注:“三、四百里谓之道,言道路之所由始,而天下知其路也。” 又如:夷险(平地与险阻);夷冲(平坦的田野);夷途(平坦的道路);夷旷(平坦广阔);夷涂(平直的路);夷涂(平坦的路) 又指古代东夷族所建的国家。周代指陈国、蔡国等地。[east] 楚子伐申,过邓。——《左传》 齐桓公伐楚,次于陉,使鲍叔牙与楚子结盟而还。——《史记·齐世家》 又如:夷门(古代宋国都城东门);夷宫(汉洛阳宫殿名。因靠近东门外,故称);夷亭(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区东南) 又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the frontier state of China] 北狄异种,号曰匈奴……分遣单于之孙右贤王居西河美稷之地,号日匈奴庭,以制西域。——《后汉书·鲜卑传》 南蛮附塞,号曰蛮州,以别于中原。——《隋书·突厥传》 蒙古部众,起自蒙古,入中国。——《辽史·耶律延禧传》 又如:夷方(我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和地区的统称);夷国(我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谓) 又指西方人。[foreigner] 是时,西方人之入中国者,惟鞑靼最多。——《明史·外国传四·鞑靼传》 又指贬谪到夷州的罪人。[a place for exiles](晋)武帝太康五年,初置夷州。—《晋书·地理志》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丕称帝后,以太子苻昭为豫州牧,镇襄阳。公元358年,秦主苻坚命征南将军、永昌侯慕容垂率步骑万人伐襄冉魏,败于邺城附近;公元369年,前燕又败秦军于武阳,并攻克彭池。
二、三百里曰郡。——《周礼·职方氏》 郡国既广,户口殷盛。——《汉书·文帝纪》注:“三百里曰郡,言其境可守。” 郡县之多,莫如宋朝,凡五百有九。——《宋史·地理志》 又如:夷山(一座大山);夷川(河流) 又指边区和边境。[border area] 吾方对外,当先治其地,不可与之共。彼来攻我,彼处于夷,我击之以整,胜之易易。若彼不来,我取其地,我守以逸,彼至而我伏,此战胜之善术也。——《三国志·吴书·吕范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