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乒乓球外弧?
首先,我们要先知道,无论乒乓球还是排球,都是依靠球的旋转而形成上下旋球的。 我们把抛起的球用手接住,由于摩擦力作用,使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带有上翘或者下坠的趋势(如果是手抛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旋转。 而对于不同的球类运动来说,对旋转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以乒乓球为例,要求它的旋转是“上旋”或者“下旋”,这是由乒乓球的球体形状决定的。 因为乒乓球是个圆球体,当它旋转起来以后,根据惯性原理,它的上下两个端点总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如果它是上旋的话,那么它的下部会始终有一个向上的趋势;反之亦然。 所以,在比赛中我们能看到,当你接对方打过来的球时,如果你感觉这个球是向下掉的,那么你就要猛扑过去来救球;相反,如果你感觉这个球是向上浮起来的,你就要退后一步来击球。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上旋球或者下旋球都能用“上斜”和“下斜”来描述它的发力方向。比如弧圈球,虽然它也带旋转,但由于其是在高弹跳状态下将球击出,在下降过程并没有摩擦球,所以它不是“上旋”也不是“下旋”,而是“左侧上旋”或“右侧上旋”。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旦你的认知有误,用错误的方法去接发球,那么很有可能你就会接空或者接不到球。
直板正手攻球又称“推挡球”,是直拍选手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站位在台前近台进行的以快为主的上手技术,也是我国乒乓球界传统技术。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和落点变化快,一旦形成强烈攻势,对对方威胁较大,是直拍选手的得分利器和克敌制胜的法宝。攻球的质量高低、威胁大小、落点长短及线路变化是否得当、出球是否稳定,决定着直拍正手攻球在全队技术中的作用及其使用效果。因此在攻球教学中,必须重视攻球技术的全面训练,加强质量意识,提高控制球的能力,特别应重视外挡的练习与掌握。
正手攻球有内、外弧圈之分。所谓外弧圈,是指触球后挥拍由内向侧上部,击打球的中上部,球产生上旋,球路略向外偏。通常,近台外挡时采用外弧线攻球,落点主要以对方反手位为主,变化落点到对方正手偏中间位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外弧,打外弧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外弧这个字眼只适用于横拍,直板打法基本上都是横板的外弧。在接发球和对拉中,外弧的优点是对大角度的对方反手威胁最大,而对正手威胁不大,而且落点比较开,对手就算回球质量很高,也很难形成有威胁的进攻,回球质量越低威胁越小。
要打好外弧,最重要的是站位,站位一定要靠近球台,离球台越远越好。因为在接发球和对拉中,外弧的回球速度并不快,线路也很长(要拉大弧圈才会有较高的速度),所以只有在近台击球才有很强的威胁,如果离台过远,虽然也能拉出外弧,但速度和旋转都不强,作用就和高吊差不多了。
拉外弧时首先要对来球的落点有准确的判断,外弧只能接到离身体较近的来球,击球位置应该在身体正前方或稍偏右一些的地方,如果来球远离身体,一定要把球拉回去,而不要硬拉外弧线,击球要有爆发力,触球时要有意识的往右上方发力,这样才能拉出比较好的外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