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坡有多少所幼儿园?

经之婉经之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致坡镇(约46.9平方公里),镇政府设在福谭村,因镇中心驻地福谭坡而得名。距琼山市区15公里,东与江东镇毗邻,南与定安县相接,西与永兴镇连接,北与澄迈县相邻。截止2008年,镇内共有11个村委会,191个自然村,271个村民小组。镇机关共有76名在编干部职工,其中公务员31名,工勤人员45名。大致坡镇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200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59810万元,农业总产值54077万元。人均GDP为35221元。 大致坡镇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227元,农民人均分配4216元。

1、解放前:教育文化落后 镇内经济以农业为主 古时候,这里的土地是土坡,农民靠天吃饭,生活相当贫穷。同时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文化落后,医疗条件很差,民间习俗愚陋。 2、解放后:农村经济多样化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海南行政公署在琼山县设立第八区(大致坡区),辖区有:美良、家恩、旧村、文楼、南兴、福谭6个乡及琼山县打东村;1956年3月,第八区改称大致坡区,同时原琼山县第二区(定安县境)的仙沟、定山、竹池3个乡划归大致坡区所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全省设4个公社,大致坡区改为东风公社;1959年底,又恢复为大致坡区,并划归海口市管辖;1960年初,划归琼山县管辖,同时,将原美良乡的施茶、岭脚、美良3个大队划归石山公社;将原家恩乡的南泰、南罗、南基、南春4个大队划归永兴公社;1963年,将原大坡区的大路、木排2个大队划归云龙公社;将原琼山县第三区的军坡、大井、塔市3个公社划归大致坡区;1978年,将大井公社的东琼、石塘两个大队划归琼英公社,1983年,实行区改乡建镇,琼山县大致坡区改为大致坡镇至今。 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多样化。2004年,建起全省最大的生态良田项目——福潭“五星”生态良田,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东星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在福谭村建成开业;海南省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江苏农垦集团在镇内建设海南西部最大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文化教育 解放前,大致坡镇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很低,许多人都是文盲。1949年,人民政府在大致坡镇建立简易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随后又创办大众剧团,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同时开展社会教育,建图书室、合作社、民众教育馆、通俗图书馆、俱乐部等。 解放后,镇内教育文化事业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的活力迅速增强。1959年,建成大致坡书院,1964年,书院附设“大致坡红旗中学”完全中学,1980年学校定名“海南省国兴学校”,1986年,又被省教委认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56年创办福谭小学;1968年创办大致坡公社小学,1969年,又创办大坡小学;1983年秋,海南撤县设市时,将辖区219所小学合并为17所初中,11所完小,128个村小。全镇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小学义务教育体系;1987年创办镇政府属下的青少年业余培训班,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对适龄青年开展培训教育,1991年12月,被省教委认定为海南省标准化中学。 广大农民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送子女勤奋读书的家长越来越多,文盲率不断下降。 卫生 解放前,镇内医疗条件很差,只有少量民间中医诊所,医生素质低,技术水平差,医疗设备简单。 解放后,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进。1950年,人民政府建立卫生所,1956年,改为公社卫生所。1960年,公社卫生所从镇内迁往大山岭脚。1968年,公社卫生所又迁回镇内。1971年,卫生所扩大,分设内外妇科、急诊科、防疫组、牙科等;1980年,经县卫生局批准,成立“大致坡卫生院”;2003年,成立“大致坡镇中心幼儿园”。 文化古迹 大致坡镇旧称五里铺,因有一条长约5华里的古老驿道横贯镇内而得名。据《琼山县志》记载:此地于宋代(公元960年)就有人居住,驿道经县治(海口)西50里;明代(公元1368年)镇内立有“大士佛印”石碑;清代(公元1644年)镇内设立“二府”衙门;还有明代的“清宁庙”、“五显庙”及城隍庙等。 该镇的“大士佛印”碑,坐北朝南,高1.97米,宽0.68米,此碑乃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所立。宋代名臣李纲、明代总督张岳、清乾隆年间福建按察使叶廷琯曾在此碑下留有诗文勒石上。“五显庙”又称“五方祀”、“五显灵”,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代(公元1644—1911年)所建,面阔3间,进深3间,硬山顶,琉璃瓦,抬梁式梁架。 清宁廟又称“天后宫”,坐北朝南,明末(公元1644年)琼州守将李成栋“抗清”时建,是琼南沿海地区祭祀“天后”(即“妈祖”)的庙宇,明末清初间毁于战火,清代(公元1644—1911年)重建,占地面积3259平方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