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受凉吐奶吃什么药?
受凉吐奶要喝药,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这是搞笑。不过,受凉吐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不是所以的受凉吐奶都需要用药,一般多数情况下,受凉吐奶是轻微的状况,只要注意好饮食,做好腹部的保暖,症状就可以自然得到缓解。不过,如果患儿症状比较严重,持续时间比较长,同时伴有拉肚子等情况出现的话,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中医治则:温中化饮、健脾止泻
主临床症状:呕吐,每天数次,饭后更为严重,呕吐清水痰涎,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腹痛气短,绵绵不愈,伴头晕,咳痰清稀,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药用:干姜、半夏、茯苓、甘草、党参、木香、枳壳、陈皮,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用药分析:
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以抚终阳,善温中焦,化胃气,止呕哕;配伍半夏和胃止呕,开痰散结。二药相配,共成温中祛寒、化痰止呕之剂。佐以茯苓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党参、白术、山药补脾益气,养胃生津;更以木香理气开胃,陈
皮燥湿健脾,理气消胀。全方共奏温中化饮、健脾止泻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干姜、半夏、茯苓有抑制胃液分泌,减缓胃肠蠕动,解毒止痛,抑制细菌等功效;其治疗组总止吐率87.1%,总治愈率73.3%,治疗后胃液分泌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幽门结扎所致溃疡大鼠模型道剂量干姜,显著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临床验证:
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呼吸痰饮之呕吐,腹泻肠鸣,腹痛胀满,饮食不香,或挟食即泻,肠鸣苔白,脉沉细,证属中气不足、寒气内盛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0岁。治愈率87.2%,好转率12.8%。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来源:
出自清代《金匮要略肺炎喘嗽篇第二十二》中“呕家,有痰呕,与其食并呕,止其食,去其痰,食曰当渐减,药从病情,随证加减”之语。喻嘉言《寿世保元·食并呕吐》中说:“食并呕吐,脾胃湿热,酒客宜此。”方中干姜有燥湿化痰,温中散寒,温肺止咳,除湿止痛,温经止血之功;《本草纲目》谓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