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苑琬优苑琬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最重要诱因之一。所以,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的教育引导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没有兴趣,硬灌输知识,那只能是拔苗助长。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资料可以为创设学习情境提供素材。在这些资料中,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构成了情境的几要素。人物是指创设学习情境中各类人,包括老师、学生、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事件是指创设学习情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它是形成悬念的动力;时间是指上课、练习、生活和实验等所经历的时间;地点是指情境发生的地点,它总是与一定的教学环境相联系。灵活运用这些要素组成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数学学习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实践。也就是说,数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数学现象的提炼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例,都可以为数学课堂服务。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温度变化”、“气温变化”、“食品价格变化”、“家庭收入支出变化”等数据,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画法。又如,教学“倍数”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例:一个人唱歌,听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一人捡起一块垃圾,每天有一个小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把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现实问题作为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欣赏数学、热爱数学。

三、注意知识的衔接,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要给学生留足够的延伸空间,注意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衔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完“百以内加法”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爸爸妈妈一起领着你去购物,让你计算买东西共花多少钱;可以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后,布置这样的作业:用你们家废瓷砖,剪割出尽可能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看看谁能剪得更多;可以讲解完“认识千米”后,布置这样的作业:到郊区去玩玩,看看谁能用所学的知识介绍得更多……通过这些延伸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精心设疑,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问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技术和策略。好的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乐学、爱学、学会学习。从问题出发,引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真谛。《学记》中强调:“善问者,如汤之于雪,春澜之芽,冬温之炭,水火之汤。”老师的提问要像春天的冷水浇暖冰雪,夏天的狂风扫落叶,秋天的太阳燃烧寒霜,冬天的炭火温暖身心。要善于设计疑问,以引起学生思考:究竟为什么?还有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问还要有针对性。所谓“对准病灶开处方”,“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提问如果离开了学生“病根”,必然会“隔靴搔痒”,收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