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什么时候推出qe?
2013年5月29日,美联储宣布启动QE3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这似乎验证了去年12月中兴证券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花明关于「美债危机一触即发」的预测。 事实上,在美联储决定开始 QE3 之前数小时,花明的微博就已预言了美联储的行动。 而早在 2011 年 1 月,就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温之际,花明就率先指出欧洲央行将步美联储后尘实施 quantitative easing 政策。 当时,欧元区各国政府债务与 GDP 的比率已达到令人震惊的 96% [1]。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在这期间迅速扩张,从 2.7 万亿美元飙升至 4.3 万亿美元。 花明认为,当一国财政状况恶化、失业率高涨之时,宽松货币政策必然跟进。因为「财政和货币两大政策工具,一个管需求,一个管供给,它们都是逆周期调节的工具,且都具有宏观调控的权限。在总需求下降、经济衰退的时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必须放松,以刺激经济和通胀目标。」
如今,美联储已经开启了第三轮量化宽松的征程。未来若通胀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美联储可能还会进一步释放货币宽松信号。有分析称,为了达到 2.5% 的通胀目标,美联储很可能将资产购买规模扩大至 850亿美元/ monthly。而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排除美联储采取负利率的可能。 目前,美国的 CPI 已攀升至 3%;而失业救助计划即将于 6 月 30 日到期,届时若国会未能提前批准新的援助方案,数百万美国人的生计将面临威胁。美联储正面临「两难困境」:加息会增加失业人群的风险,维持超低利率水平又可能在通胀上升的过程中失焦。 在 5 月 29日的 FOMC 声明中,美联储表示将继续购买资产直至通胀实现其长期目标为止。而在 3 个月前发布的 4 月 FOMC 声明中,这一表述还是「继续购买资产直到就业和市场到达预期目标为止」。 这意味着即便物价上涨,美联储也有可能无视通胀的存在。如此,市场或将持续推升资产价格,但企业利润空间则可能会受到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