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多少美币?
这个问题的提法有些意思,似乎是在问,“美国有那么多美元纸币要如何管理”。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两个小问题:一是美联储如何创造货币(发行纸币),二是这些纸币最终都去了哪里。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美联储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根据目前美国的法律,美联储是独立的,但它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独立,而是它自己决定自己的政策,包括调整利率和采购资产。具体而言,美联储有如下几种工具来创造货币:
1.公开市场操作——这基本上是最常用的工具,通过向市场出售政府债券,美联储可以在不增加政府债务的情况下,将钱放入系统之中;
2.贴现率——这是美联储向金融机构借钱的价格,当银行体系缺钱的时候,美联储可以降息刺激信贷,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3.量化宽松——这实际上是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当传统工具效果不佳时,美联储直接印钞购买金融资产,比如企业债券等,将钱直接放入系统之中。 在过去的十年中,美联储一共进行了6次量化宽松,每次都是全球央行跟在后面集体行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货币政策的协调”。当然,在美国的这套制度下,这种协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美联储是按照民主程序产生的,至少需要两院通过后才能实施,其他各国央行的行为并不受同样的约束。
既然量化宽松属于一种创新性的政策工具,那么它必然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长期低利率下,真实经济和通货膨胀的变化。从历史数据来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的通货膨胀一直处在低位,而经济增长也一直低于潜在增长率。可见,量化宽松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无论多好的政策工具都有其边际效应,现在美联储手里除了量化宽松已经没有什么好牌了,再降准、降息的空间都很有限。且之前几次量化宽松的执行过程表明,其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些纸币最终都去哪里了呢? 根据上述问题的描述,这应该指的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目前美国的银行体系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是大型跨国银行,比如摩根士丹利、高盛等;
第二层是全国性银行,主要包括5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三层是地区性和社区性银行;
第四层是中资银行在美分支机构。 由于美国的监管规定相对较松,很多非银金融机构也被归入到上述第3层次的定义中。这类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就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M2。 与M1不同,M2不仅包含了银行的存款,同时也包括了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M2的增长往往代表了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
过去几十年,M2增长最快的是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当时科技股暴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大量资金涌入创业型公司,进而推动经济蓬勃发展。 近几年,M2增速一直在下降,这说明资本的融通效率在不断下滑,经济发展所依靠的有效需求不断萎缩,这也是当前美联储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