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公司为何跑路?
首先,对于“跑路”这个词我不太认可,因为对于私募来说,只要没有兑付到资金,就谈不上“跑”的问题。 从目前爆出的案例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金到期后无法兑付,比如普顿事件;另一类是因为所投项目出现风险,导致基金不能正常运作,比如近期的诚如金事件。 无论属于哪一类,从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来看,均属于正常清算的范畴。也就是说,在清盘之时,基金仍然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并不存在所谓的“跑路”问题。
当然,在清盘之后,如果管理人不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资金,那么就触发了刑法中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规定了(即非法集资),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不算太大,毕竟还没有触及到刑事犯罪。
但从中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私募行业不了解,从而导致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往往选择知名度高的机构的产品,而对于那些口碑好的机构反而忽略掉。实际上,根据法规要求,无论是备案还是登记,机构的规模门槛都是要大于个人的,因为个人很难满足监管对于信息透明和风控的要求。所以,从安全性角度来看,买机构的比买个人的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