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原是古人对于宇宙本原及其属性的一种朴素观点,“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提出,原本是为了解决天文观测中见到的“四时阴阳”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指太阳和月亮的升降运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昼夜变化),其根据便是《尚书·洪范》中所提到的“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这五种性状。
后来人们发现,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远远不止五类,于是便用一种最直观简便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只要见到那种事物便归入相应的五行之中:属于木的,具有“曲直”的性质;属火的,具有“炎上”的特性;归于金的,具有“从革”的特点……以此类推。这就是“五行”的性质。
“五行”不仅具有物质的含义,而且还被赋予了阴阳的特性:木、火、土、金水是阳,金水土木是阴,于是阴阳的配合便成了十种:阴阴阴阳阳阳阴阳阳阴阴阳阳阴阴。这十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被用来解释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及其特性。
“五行”还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它同样可以被赋予社会属性的含义。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就把世界上的各种事务都归属到“五行”的范畴之内,并用以说明社会的伦理关系。 如把君臣关系比附为父子关系,推重“父亲”一样尊崇“君主”,那么作为小辈的臣子就应该像子女对待父母那样尽心竭力。如果君王不“仁”反而暴虐无道,作为臣子的就要像纠正孩子过错的父亲那样起来抗争,所谓“父义母慈,君惠臣忠”即是此意。
又如,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把它比附为栽培树木、浇灌作物的过程,告诫人要像园丁培育花木那样耐心细致地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