韫在五行属什么?

司徒柏可司徒柏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易经》中有提到“承天之佑,是谓永有。” 《礼记·中庸》里有说到 “万物之祖,天生之,地载之。” 又《孝经》中提及 “天地之性,人为贵。” 所以,按照这些古籍的说法,人可以与天地齐平,甚至可以媲美天地,甚至凌驾于天地之上。 人作为大自然的精灵,自然是五行俱全的! 只不过,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在上为阳(阳性),地在下为阴(阴性);阳为主,阴为辅。所以,人其实是阴阳二气的结合体——一半是阴,一半是阳。

古人用“秉阴阳而化生”来形容这个现象。 我们可以说,人的身体中蕴含着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元素。 金——西方白色,主收敛,对应肺和大肠。 木——东方青色,主生发,对应肝和胆。 水——北方黑色,主润下,对应肾和膀胱。 火——南方红色,主向上,对应心和小肠。 土——中央黄色,主运化,对应脾和胃。

还有“阴阳五行的子午流注时间理论”。 子时:23点至1点,属于胆经值班。 丑时:1点到3点,属肝经值班。 寅时:3点到5点,属肺经值班。 卯时:5点到7点,属大肠经值班。 辰时:7点到9点,属胃经值班。 已时:9点到11点,属脾经值班。 午时:11点至13点,属心经值班。 未时:13点至15点,属小肠经值班。 申时:15点至17点,属膀胱经值班。 酉时:17点至19点,属肾经值班。 戌时:19点至21点,属心包经值班。 亥时:21点至23点,属三焦经值班。

上面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实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总结出许多规律,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些学问,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但在千百年前,却是实实在在的科学。

阙桓焱阙桓焱优质答主

从文字上看,《说文》里的“韫”字解释有二解:一云藏也,一云蕴也;前者指将某种东西收藏起来,后者则强调将其包起并加以掩埋,二者意义相关联却又略有区别——这跟其甲骨文的字形本义是一脉相承的: 也就是说“韫”字原本的字形就是一个盛放、包裹之物(当然也有动词表达的意义)。因此我认为“韫”之五行属性应属水无疑!至于为什么是水的属性,我们不妨看看它的字形演变过程: 这其实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人”象人身形、“昷”表示热度。所以此字最初写作“昷”(《尚书·禹贡》)或“温”(《楚辞·离骚》)。

后来随着形体的发展,“昷”字上半部分的“宀”字变成了“曰”——因为房屋有顶,且多用以存放物,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有了储存的意思,进而引申出“隐藏”、“积聚”等含义;而“人”字却在此时变成了声旁,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韫”字。 所以“韫”的字形演变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被一层层地“包裹着”“掩盖着”的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