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五行属于什么?
这个问题有趣,从历史上看,古人对五行的理解并不是今天这样的。《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水、火、木、金、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尚书》是秦越人写的,说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普遍认同五种物质元素(而不是行为或状态)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但战国末年,五行中加了土行。这个土行不是自然界的土,也不是土地里的土。为什么加上了一个土字呢?因为当时各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化,所以这土就是大地的主人的意思——士行。这就有了《礼记·月令》中的“孟春之行,毋发室屋及起土工,毋掘地。”后来这个土又变成了建筑物的土,于是就有了“屋宇”的房顶之义。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里说:“天下万物,皆载于阴阳之气,气有寒暖,物则有生死;阴阳冲和,则万类滋蔓。故寒暑风雨,日月星辰,幽冥玄远,莫不见效。”这里的阴阳之气,实际上就是指水火木金的气体形态。而土在哪里呢?——“故曰:‘天一生水’,此谓阳物也……”也就是说土被阴阳二气化合而生的一阴一阳两个物质所替代了。 所以汉代的五行说是这样:“天地之间,宇宙之内,共为五行。”这五行是:
汉代人讲五行生克,是生者盛衰、克者休囚的相对关系,是有生就有克,有克就显生,两者是对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