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存在美国的黄金还在吗?
“美联储,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财政部在1950年6月8日发给美联储的电报中所说的这句话——“鉴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发展,你可出售国库中的黄金储备以换取货币或现金。你所持有的这些储备金中,约40%是在欧洲和日本流通的。你应立即以不高于每盎司35美元的售价卖出所有这些储存的金条,并应尽最快速度执行这宗交易……” 这封电报表明,当时的美国政府已经认为世界局势已经恶化到了必须动用外汇储备的地步了——即便只是“不超过1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的一小部分,也是值得动用的。(注1) 这封电报也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美国当时已经持有大量的黄金储备;第二、这些储备中的很大一半(约40%)是在国外购买的。
1789年到1950年间,美国一共印刷了将近200亿美元的钞票。从1935年到1950年间,美国国债增加了262%,平均每年增长3.7%。在二战期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军费和公共建设的投资使得国家负债累累。战后初期,美国财政部长马歇尔试图通过增加税收和发行公债的方式平衡预算,但收效甚微。1950年的志愿军入朝参战以及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又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为了填补军事开支造成的预算赤字,同时弥补税收无法触及的灰色地带,美国央行开始大量印发钞票。与此同时,随着二战后经济的复苏,人们对美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战后的二十年间,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超过5%,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这场经济浪潮之中。
尽管存在上述情况,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元-黄金比价一直维持稳定。这是因为美元作为国际结算/信用基础的同时,人们仍然相信美国有能力维持该货币体系。
然而,自里根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实施了大幅降息的政策,并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上。随着里根政府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下降到3%,人们开始抛售美元,买入黄金,因为人们对这一传统避险资产的兴趣正在提升。到1980年底,全球央行的黄金持仓总量已经达到了1950年的峰值。
事实上,1980年前后是全球央行黄金需求的顶峰。之后,受到通胀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黄金的需求出现下降。直至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且通胀居高不下,人们对黄金的需求再度上升。 时至今日,全球央行依然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效武器之一。2011年,中东地区动荡,物价飞涨之际,土耳其曾大量购金。在2009年至2011年间,土耳其央行购入的黄金数量占同期全球央行总买金的近1/4。
除了土耳其之外,其他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也都是净买家。在这些央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成为黄金买家。 私人需求也在回升。根据BIS的数据,在金融危机之前,私人部门购买的黄金往往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多也不超过3%。而此后,这一数字迅速飙升至15%左右。当然,其中的原因也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