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息肉如何治疗?
儿童鼻腔内长出“小肉球”,十有八九是鼻息肉! 很多小朋友在感冒后或是流鼻涕时,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鼻孔里有个“小肉球”,有时候会自己掉出来,过几天又长了回去…… 这其实是儿童期特别常见的鼻腔疾病——鼻息肉,由于症状轻,容易被忽略。 其实,这个小肉球是由异常增生、肥大而形成的粘膜团块,看起来像荔枝肉,所以叫作鼻息肉。大多数的鼻息肉颜色为灰白色,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肉色或粉红色息肉。这些息肉表面光滑,质软,如果轻轻拉动表面的粘膜,还可以看到下面有一层透明的粘膜,称息肉面。
鼻息肉好发于10~30岁人群,大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鼻塞、流出鼻涕。但少数患者的鼻息肉可长得很大,甚至能充满整个鼻腔,引起严重通气障碍和嗅觉丧失,同时还会出现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 那为什么儿童的鼻息肉容易长期被忽视呢?
一方面是因为症状不明显,孩子很少自觉鼻塞等不适症状;另一方面则是因位置隐蔽,常规鼻腔检查不易发现,往往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觉。
不过,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鼻息肉逐渐长大,其症状也会慢慢明显起来,此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表现: ①经常性的打喷嚏、流涕、鼻塞、头晕②鼻涕倒流至咽喉部,出现咳嗽、多痰③睡眠打鼾、口呼吸,出现面容改变、性格变化④身材矮小、食欲不佳、易饥饿、体重下降⑤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哮喘⑥有烟酒嗜好,出现牙齿发黄、稀疏、排列不整的现象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某项或者几项情况,应及时带其去医院就诊,排除鼻息肉的可能。
目前对鼻息肉病因尚不清楚,因此也无法预防其发生。但是,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注意调节身心、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 如果是过敏性疾病引起的鼻息肉,则需要远离过敏原并坚持使用鼻腔冲洗器清洗鼻腔;如果经过上述处理,鼻息肉仍然继续生长,则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非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如果出现鼻息肉的增生或复发,同样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若症状较为轻微,可以通过定期回顾的方式,密切监测鼻息肉的生长状况,暂时不做特殊处理。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的任何一种,都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干预:
①持续鼻塞、流脓涕、头痛、记忆力差,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②鼻腔大量分泌物,如鼻涕、眼泪样,需频繁清理;
③鼻腔堵塞,必须张口呼吸,且出现夜间憋气的情况;
④腺样体巨大、明显,导致睡眠不安、抵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