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滴液作用是什么?
红花,别名番红花、西红花;为茄科植物番红花的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等症状。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了红花的药用价值,其来源是《药典》中记载的番红花,即现在的红花。 据《药典》记载,红花的原植物番红花,又名西番莲(《中国树木分类学》),来源于鸢尾科植物番红花Iris lutea,以根和花入药,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品种,其中红色者主要用于药用,又称番红花或西红花。
关于红花的药性,历代医家论述较少。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载“味甘平,气香窜。”“入心、肝经。”“治头痛。” 近代医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对红花的作用作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2015版《药典》中对红花的功能与主治记载如下: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用于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痞块,胸痹心痛。” 2015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进一步对红花的功效做了详细的阐述: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用于瘀血所致的月经量少、经期延迟、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小腹疼痛等;冠心病,心绞痛。”
在2015版《药典》中还提到了红花的毒性及注意事项, “中毒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头昏,眼花,心跳加快,脉搏变弱,呼吸缓慢并有血痰和昏迷。”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有出血性疾病、肝病、糖尿病或体质虚弱者不宜服用。”
目前,我国对于药品的管理实行的是集研制、生产、流通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所有的药品都必须经过药监部门审批后才能上市供应给消费者,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而新药的研发更是需要经过前期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才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而保证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