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何时接纳插电混动车?
2014年到2016年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四份关于电动车的文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就是2015年9月发布的《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以纯电动车为主体” 同时指出要严格控制混合动力汽车发展 并要求各地要制定和落实本地的混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案 当时国内混动市场是由丰田双擎一家独大 在中国市场上的混动车型基本都是油电混动,且主要作用是省油而不是真正降低排放 其实早在2013年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里面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动汽车。 但是这份文件里只是提出了发展方向,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发展计划。
而到了2015年的《意见》中,虽然还是延续了之前的提法“大力推荐纯电动汽车” 但同时也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也就是说,在当时,至少国家的决策层面是基本确定了插电混动汽车的发展方向的。 但是,《意见》印发的时间已经过了两年多,到现在已经2018年了 为什么在首都——这个全国政策最灵敏的地方,还没有见到有关插电混动的任何举措呢?
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政策制定的复杂度 发展插电混动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电池标准如何确定?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混动发动机热效率很难突破41%,如何保证油耗和排放的优势?一旦推出了插电混动,相关产业链该怎么安排等等问题都需要解决或考虑
2、技术本身的复杂性 插电混动涉及电气化、发动机、传动系等各个系统,其集成度和设计开发的要求都比纯电动车更高。 同时由于需要加注燃油,其物理安全要求也比纯电动车更严格。
3、产业带的协调难度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整车集成及控制系统等方面,则有待提高。 国外很多成熟的混动技术路线在我国不一定适用,需要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 同时,插电混动作为燃油车的替代产品,涉及传统汽车行业,同时又涉及到新能源领域,还需要能源、环保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协同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