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行代表什么意思?

孟鸿光孟鸿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神指天,地,人三才的内部联系与变化规律. 天在上为阳,主生;地在下为阴,主成. 人是万物之灵,天在上需有地的承载,地在下需要天的包容,只有天地阴阳相济才有万物的生生不息. 五行在自然界中分阴阳,在天为木火金水,在地为土金水火,在人则表现为情志和体内功能的平衡协调.

木在天上为少阳,主生长萌芽;木在地下为少阴,主开花结果. 水火在金木中间,具有阴阳双重性,心火在中焦上炎,肾水是下热上浮,心火需得肾水滋养,才能熄灭而不过旺;肾水中需心火发动,才能蒸腾而上,达到阴阳平衡,水火既济. 金木在中间,同样具有阴阳双向特性,肝属木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两者相互作用,使气机升降有致,气血生化有序. 土虽无阴阳属性,但土居中央,又载四方,可上承天之阳气,下承地之阴气。

五脏阴阳的平衡依赖于五行的平衡,当某一环节失衡出现偏亢或亏虚时,相应的五行系统就会失去自然状态的平衡,从而引发疾病。

郜月秋郜月秋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重要的系统观,是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化方式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可理解为元素)运行(运动,指气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两极相互对立和统一的概念,那么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多极统一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多极统一思想,用五个字来概括:一是“相生”,二是“相克”,三是“承”(受),四是“传”(化),五是“生”(制)和“侮”。相生、相克是正常的相互关系;传化是相生的具体变化形式,承制是相克的具体变化形式;相侮(反克)、相乘(反侮)是相生、相克在一定特定情况下的两种反常现象。

五行生克关系是这样: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每一行都存在相生相克关系,都存在反生、反克的特殊关系及五气正常运行和反常运行的全部表现形式。土是木的所胜,又是木的所不胜。木是水的所胜,又是水的所不胜。水是火的所胜,又是火的所不胜。火是金的所胜,又是金的所不胜。金是土的所胜,又是土的所不胜。所以,五行之中,任何一行本身,都存在着所胜、所不胜两个方面。“克者其制也,其所胜受其克”,相生可以增长,相克可以消耗,所谓五行的制化,就是五行在增长和消耗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的一种运动状态,就是事物现象中结构关系的协调。由于“有余”和“不及”,导致“相乘”和“相侮”时,五行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关系,所谓五行的生克失衡,就是事物各种现象的结构关系失调。

此外,木、火、土、金、水五行同人身的肝、心(包络)、脾(胃)、肺(大肠)、肾(膀胱)配属起来,又同自然界青、赤、黄、白、黑五色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以及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五个方位相联结。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与六腑、五体、九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人体以五脏反应为准与外界环境相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中医学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所谓五行学说在生理上应用,也是从阐述人与客观世界统一性着眼的。

中医运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结构与功能、解释病理变化、指导临床各科的辨证与治疗,这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但有其辩证法因素,包含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人类医药实践有过重要贡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