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产业转移?

商海妍商海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来讲讲北京吧,可能不是太新了。 北京这些年一直在进行着缓慢但坚定的人口迁移,从2005年外来人口1037万,到2015年的684.7万(来源各年份《北京市统计年鉴》),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北京GDP占全国的比重从2005年的11%下降到2015年的9%(按当年价格计算),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例则从15%下降到13% (作者注:据《北京统计年鉴》,2005年北京GDP相当于全国的11%、财政收入相当于全国的15%;据国家统计局官网,2015年北京GDP相当于全国的9%、地方财政收入相当于全国的13%。)。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不断减少,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在全国的地位在下降;意味着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城市,作为首都,作为政治中心,它的“溢出效应”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换句话说,它所消耗的资源和占据的土地正变得越来越不合理。 当然,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但是,历史总是要有人创造的,如果为了守护过去而放弃了未来,那么过去的意义在哪里?

羿钧舰羿钧舰优质答主

在北京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产业向外转移是必然趋势。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北京的产业主要是科技、信息、文化、商务这些“高精尖”。随着北京市政府南移通州,一些高精尖的产业也正向通州转移。

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产业转移是首要的。比如,西城区将有序推动金融街非金融功能外迁;东城区将推动一般旅馆等外迁;东城、西城将推动医院疏解等。虽然核心区疏解的都是非首都功能,但毕竟有一些具有相当效益的企业外迁,无疑会造成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的震荡。

其实,北京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产业转移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之前就已开始。例如,西直门附近的动物园服装市场将部分商户转移去了锦绣大地批发市场,但有一部分商户就去了河北白沟。再如,西直门北的阜北服装批发市场,现在已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但该市场中一些商户也转移去了大兴区的天雅服装市场。朝阳区“动批”商户主要转移的是位于朝阳区大郊亭和通州区的一些专业市场。这些专业市场在区位上仍处于“1小时通勤圈”之内。因此,北京核心城区专业市场外迁应是主要选择周边区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