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旻,mín,从日,文声。本义是指夏天白而透明的云朵。《尔雅》中有“旻,天也。”后来,旻逐渐发展出了天空、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和秋季天空的含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又引申出“成熟”“衰老”的意思。 根据汉代的刘熙在《释名·释天》中的记载,旻字又特指立秋到白露这段时间的天空。
因为处暑后气温不会像立秋那样迅速下降,而是持续地缓慢下降,所以有“处暑寒来早,白露天气晴”的说法;而白露过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此时草木上凝结的白露其实是天地之间水汽遇冷形成的,可见“白露”这个名字十分形象。 那么由这一系列的引申含义来看,旻字最完整的五行属性应该是金(秋季)+火(太阳)的组合。然而这样简单的组合显然不是正确的。
我在查阅许多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说旻字的五行属于土,原因是它在古代常做地名用,而地名大多属土。可是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的所有带“旻”的地名都用的是木字旁啊!于是我又产生了新的疑惑,是不是所有的“旻”字都属木?
我查找了《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发现它们都对“旻”的部首进行了标注:《康熙字典》认为其首笔画属八画,《现代汉语大词典》则认为是十划。而《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大字典》都将“八”和“十”归于土。 于是我想到了《红楼梦》里贾母让宝玉去拿“扇子”那章,里面提到一个“篾片”(mì),用来形容打趣宝玉的人。这个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几乎所有字典里的部首都是竹字头。但曹雪芹写的原文却是“蔑”字。
我怀疑可能是曹雪芹写错了,就把“蔑”字给了“篾片”,又把“篾”字给了“旻”,使二者都属木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按《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辞典》的“土”字边归土,那么“八月”就应该属于土了,但是古人可没有把八月归于土边的说法呀。而且我检索了很多古籍,发现古人确实是用作“日”的字来表示时间的。比如《战国策·齐四》里有“八月之望”,《礼记·月令》里有“仲秋之月”。
因此我的结论是:“旻”的五行属火。 当然,这个火可不是八卦六十四卦里的“离”卦。因为时间进入公历8月之后,北斗七星的斗柄虽然指向南方,但它所指位置的星象在天文学上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这个五行属火的“旻”其实与夏天的火热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所对应的真正五行属火的月份是在农历的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