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为五行中的什么?
先简单了解一下古代中国关于五行的理论,这个理论在古代中国几乎无所不用,比如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五行”上的。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符号代表了五种最基本的行为特征和现象(所以西方的五行对应的是风、火、水、土、气),它们有着如下特点: (一)不可分割; (二)可以相互转化。
基于上述特点,古人把世界万事万物都划分到金、木、水、火、土之中去,以此构建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哲学体系(中医也是在这个体系上构建的)。 当然这些只是五行的抽象意义,那么具体到自然界又该如何区分呢?古人认为金属于西方,故呈白色,代表的季节是秋天,对应的颜色是白与黄;木属东方,象征春色,所以是绿色;水是黑色,属北方;火是红色,属南方;土是黄色,居中央。
至此,金的意象就确定了。而其他四行也是一样,有了具体的颜色和季节之后,它们的意象就确定了。 而波的特点是上下移动,这一特征符合“动”的性质,因此它属于五行之中的“木”——有生命的、能动的、上升的、绿色的、象春天一样的东西都属于“木”。
在五行中,金木水火土被称作五材,五材皆取之于大地,行于宇宙。金、木、水、火、土五个要素,既可以指某种具体的物质,又可以指具有共同属性的同类事物的总称。
关于五行特性古代先贤经过长期生活中观察总结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其中,木的特性是“曲直”,其形象为“有枝条之物”,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之功。肝的疏泄功能与木的“曲直”特性相似,因而把肝归属于木。同样道理,赋予了其他四行相应的特性,并分别归属于有关脏腑:火(特性为“炎上”,形象为“有光明之物”,有温热、上升、明亮之功)——心;土 (特性为“稼穑”,形象为“能生万物”,有生化、承载、受纳之功)——脾;金属“从革”,形象为“能变革之物”,有清洁、肃降、收敛、变革之性)——肺;水曰“润下”,形象为“滋润下方之物”,有寒冷、滋润、向下运行之功)——肾。
在五行归类中,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华(爪、发、唇四白、毛)均属肝。
“波为水之象,肝属木,以象论,木非水不曲直,故以波象肝”,就是说肝虽然被归属于木,但它的正常生理功能,还要靠另外一个要素水来维持。也就是说,木和水是相生的。同样道理,其他要素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