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夏吃什么?
老上海的“立夏”,是指“迎夏”,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四日(2018年5月6日)。 “立夏”这一风俗,在旧社会,上海是有“立夏饼”与“立夏饭”之说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记载:“立夏日,蛋置水中,童子以红纸箸(筷子上系上红色丝带)搅之。” “立夏饭”的原料是豌豆和糙米 ,把两种颜色的米同煮成浆糊状,其味道相当可口。 “立夏饼”的制作要细致许多,据说还要在面粉里掺进各种调料,做成圆饼形状,放在平底锅里煎烤,香味扑鼻而来。
如今,时过境迁,民间早已用更简便的方法过“立夏”了——两片翠绿的薄荷叶、一颗小小的樱桃,就是最时尚的“立夏餐”,而那“立夏饼”似乎也早已被遗忘。 不过,在传统民俗中,人们还是在这天用赤豆、黄豆、绿豆等熬汤喝,称为“立夏粥”;用乌米饭与青梅酒煮制乌梅酱,用来蘸菜吃,称之“立夏酱”。 其实,在“立夏”前后,老上海的蔬菜地里会大量接上新的黄瓜、豇豆和扁豆,田头地角也有蚕豆、豌豆、土豆和南瓜,而水塘边则长满了荷叶,小路上的栀子花也开始了飘香……这些,都是让上海人胃口大开的应景食物。 但不管怎么变,“小满”节气一到,上海农人们便要进入“双抢” (抢收抢种) 的大忙季节了。 所谓“双抢”,就是要抢收麦子和抢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