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结局是什么?
提到网约车,人们可能会想到两年前网约车平台林立,争夺用户流量的场景,以及各种低价大战、各种营销噱头,还有某某平台突然倒闭、破产,司机的押金拿不回来的新闻。而如今,网约车已经形成几家巨头垄断的局面,价格趋于稳定,甚至上涨。那么,曾经自称要改变出行行业的网约车,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
网约车发展前期,大量平台争相涌现,各种平台利用各种噱头吸引用户,例如滴滴的首批车主免费领雨伞、专车等,还有首汽的跑车季,薅羊毛等活动,一时好不热闹。但好景不长,平台之间开始激烈厮杀,降价、砸钱补贴用户,疯狂砸钱使司机成本不断上升,盈利成为一个十分暧昧的话题。这种烧钱模式,很快就将一些小平台挤到了边缘化,后来更是出现了平台倒团补贴的现象,最终只剩下了滴滴、Uber中国(滴滴收购)、首汽、易到以及曹操等几家平台。
随后,滴滴一路高歌猛进,合并Uber中国,收购快的,与曹操签约合作,占领了国内网约车市场将近90%的份额。到了2019年初,滴滴甚至开始取消网约车牌照,允许网约车跨区域交易。另外,网约车司机成了不受重视的人,法律地位明确没有保障,甚至多次被各大法院认定不属于劳动者,无法享受劳动者的相关权益。
在疯狂扩张后,滴滴开始收缩脚步,将主要战场转入到出租车网约车领域,并且开始转型业务,涉足生鲜、金融服务、车生活、共享充电宝、单车等等。很显然,滴滴已经意识到单单靠网约车是无法存活下去的,于是开始寻求转型,试图去扩充自己的业务半径。而且,滴滴还偷偷开始做顺风车业务,但是很快就被曝光,一度被迫下线。
在经营亏损以及资金需求之下,滴滴在2019年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但股价却开启了阴跌不止的走势,如今已较最高点跌去将近90%,市值损失惨重。
根据今年6月滴滴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滴滴整体营收为1156亿人民币,但是出现的经营亏损却高达109亿元人民币,而且截止今年3月末,滴滴集团的总负债竟达到了353亿元人民币。根据数据,滴滴打车2013年至2018年累计亏损高达350亿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滴滴总裁柳青自信满满的表示:“滴滴的未来将是广阔的蓝天”。但显然,蓝天之下是否还有滴滴的领地,还是另说,毕竟网约车政策的不确定性太大。
根据6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出租汽车运营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将在全国选择6个城市,开展网约车运营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很显然,政策正在逐步收紧。截止至今,滴滴仍有大量相关投诉,“偷油”“改派”……滴滴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妥当,如果全国推行,滴滴还拿什么去跟对手竞争?再者,滴滴依靠烧钱补贴抢下的市场,最终必然会通过提高服务费以补上亏空,毕竟服务费的上涨还能带来一波现金流。但是,这样的做法会直接破坏用户体验,用户流势必会产生外溢效应,选择其他出行平台,最终,网约车结局也只会是平台内斗,最终各自为战,不共存也只能是死。
而其他出行平台,同样也不好过,首汽约车曾宣布盈利,但今年6月其CEO却宣布即将离职,公司正在推进新一轮融资,但具体结果如何还不清楚。易到也推出了一款网约车新车,但是市场反响却不尽人意。曹操专车在今年的疫情之中,亏损更为严重,股价也一路下行。
总的看来,从网约车平台的发展历史看来,当初的那些平台,包括如今的几大巨头,结局都将会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