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
第一,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民间金融有现实的供给需求。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投资需求十分旺盛,储蓄资金向投资转化的缺口较大,需要非正规金融体系来满足对资金的巨大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济主体并存、相互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形成。尤其是民营经济在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无论是在创造的GDP总量上还是在吸纳就业人员人数上,均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在资金供给、金融产品供给等方面并不能与迅速发展的民营经济相适应,民营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很难从国有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足够的满足,不得不另谋渠道。
第二,社会游资大量存在,为民间金融提供了现实的资金供给。一方面,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民间游资的大量存在和过剩也为民间金融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资金来源。游资,既包括下岗、失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等的闲散资金,也包括某些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私人生产企业暂时闲置的资金。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大量民间游资产生,而且其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这些游资通过“红包”、随礼、吃请、人情债等方式浪费了。
第三,制度性缺陷导致民间金融存在发展的环境。金融抑制理论认为,政府对正规金融实行限制之后,金融“黑市”与农村的民间高利贷会异常活跃。在我国,对利率等金融工具的管理属于严格控制的范畴,对国有商业银行等实行计划利率。这种制度性缺陷为民间利率的高企和民间金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环境。如上所述,由于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资金需求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得到满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它们必须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而满足这一需求的另外一种渠道就是利率水平不受政府控制的民间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