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浚的孩子是谁的?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39—452年)本章继帝位,庙号高宗,谥号文成,公元452—465年在位。他年幼登基,依靠冯太后临朝辅政。冯太后在文成帝死后的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还继续执政。在她们母子二人统治的30多年时间里,北魏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发展。
拓跋濬共有7子,即长子太子晃,次子京兆王黎,三子长乐王顾,四子广平王羽,五子北海王悦,六子广陵王羽生,七子安定王拓跋燮。
文成帝太子名叫乐平王拓跋晃。乐平王拓跋晃是文成帝的第一子,在453年被立为太子。这太子并非太子妃所生,其生母只是一位平民出身的宫人。《魏书·文成五王列传》记载:“乐平王晃,文成皇帝长子,神隽大度”。他英俊潇洒,气度非凡,深得北魏百官和中原士人的拥戴,冯太后也希望立其为太子。
然而文成帝的宠妃李氏不同意。李氏本是流落幽州的北魏宗室孤女,文成帝年幼丧母,李氏见拓跋濬聪明过人十分喜爱,常常照应他吃穿。北魏文成帝继位以后,为了报答其恩德,封李氏为贵人。后来李氏接连生下皇子,文成帝大为高兴,破例把皇子的名号按李氏所生皇子的名号。因此拓跋晃虽是文成帝的第一子,却未称太子,而称皇子。李贵人想让所生皇子继位,多次在文成帝跟前说拓跋晃的坏话,甚至诬陷拓跋晃企图谋害皇帝。文成帝是个感情丰富而且脆弱的人,禁不住李贵人这般挑拨,再加上自己偶患大病,便在455年迁怒于太子拓跋晃。他竟听信谗言,亲手用刀刺死了太子。当时拓跋晃的四个弟弟和弟弟的两个儿子,还有太子生母梁氏和10多个宫人都同时被杀,并追贬太子为“北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