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字解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阳水,对应坎卦,卦象中一阴在五阳之上,且阴阳交接,阴阳交融,故“子”的本义即表示夜晚的十二时辰之一或整个夜间。又因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子和时辰,而每个地支都代表一个动物,其中子的代表动物就是老鼠。所以,子时便是夜里十点和凌晨一点之间的时间段,此时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刚刚开始萌发,就像老鼠喜欢在黑夜出来活动一样。
丑——阳土,对应艮卦,卦象显示的是山天相连的样子。我们知道地球是由西往东转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所以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总是对应的。那么“丑”表示的日子便是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也就是“晨”“暮”。再结合“丑”的字形,上面是“亠”,表示头和帽子;下面是“辛”,古时指“新”,比如“辛丑”是指新的开始。所以“丑”的意思就是“戴新帽子的一天”,我们现在说“辞旧迎新”时用的“辞”字也来源于此。
寅——阳木,对应艮卦,形状和“丑”一样,只是上面多了一竖。《说文》里有言:“寅,营室也。”古代将“寅”的星象命名为“营室”,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房宿”。根据古人的观测记录,每年的十月,“寅”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十一月最低,十二月再次上升,如此循环变化。因此“寅”的本义便指代房子,引申为一切建筑物。
卯——阴木,对应震卦。古人在观察金星的运行规律时发现,它有时顺行(从东往西运行),有时逆行(从西往东运行)。当它逆行时,每天比前一天提前半个时辰(现在的三点钟),当它顺行时,每天比前一天延迟半个时辰。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卯”、“辰”、“巳”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应上午五时至七时,下午三时至五时,晚上七时至九时。其中“卯”就是指这个时间段,也叫“朝日”、“黎明”。
辰——阳土,对应巽卦,其字形就像是布袋,里面放满了东西。《说文》中有云:“辰,八月吉也。”也就是说农历八月份是一个充满祥和气息的月份,而每一天也被认为是非常吉祥的,所以“辰”就代表着这一天,与“今”同音。
巳——阴火,对应兑卦。《说文》解释得很巧妙:“巳,阴气渐长,故曰巳。”意思是冬至过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到了“巳”的时候,白天已经很长,但还是很阴郁,好像女人化妆的样子。所以“巳”特指午后九点至十一时,即“晚景”、“向晚”、“黄昏”。
午——阳火,对应离卦。“午”指的是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这个时间,“午时三刻”也是指的这个时间。“午”字像太阳高高悬挂的样子。
未——阳土,对应坤卦。“未”就是“西南”的意思。古书上记载,“未”的原意是指木栅门。因为“未”在八卦中属坤卦,而坤卦的卦形是中空的形象,像是木栅栏中间留了缝隙一样。
申——阳金,对应姤卦。“申”的意思是“身体被约束”或者“言行受到限制”,因为它看起来就像一个人被捆绑了一样。《说文》中说得很形象:“申,坐立不得旁顾也。”
酉——阴金,对应兑卦。“酉”字的字形特别妙,像一个倒立的“辛”字。据说是用来表示日落时分的余光。
戌——阳土,对应乾卦。“戌”的本义是指养狗的人。这是因为“戌”的形状像一只卧着的狗。《说文》中说得很直白:“戌,戒犬也。”
亥——阴水,对应坎卦。“亥”指猪,是因为它像一头猪。而且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一个非哺乳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