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小肥羊没了?
我1999年到2004年在北京工作,小肥羊是2003年才开的分店,之前从未听过,所以应该不是竞争问题。 2005年后到北京出差发现已经没有了,后来回上海就再也没见过。 所以原因应该还是和北京奥运会有关的。
小肥羊的火锅虽然味道不错但并不特别出色(当然比不上老成都),价格也不算便宜。我想之所以能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大概是:卫生、干净、服务不错而且可以不排队吧。
当时在国贸那块儿,一般吃饭的地方人都是满满的,而小肥羊却常常空无一人。 我去过小肥羊位于朝阳公园的那家店,大堂非常宽敞,据说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我当年去的时候刚好碰上下雨,门口还在搭建着临时雨棚。 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聚会,当时人在深圳,就定了小肥羊在深圳的一家店。晚上吃饭的时候居然看到饭店门口挂着电视屏幕,上面正放着《还珠》!顿时觉得很有特色,印象深刻。
对了,我还记得小肥羊在国贸那块儿的店对面有一个全聚德,常有人从全聚德里面提着杀好的烤鸭到小肥羊的食堂里让师傅帮着烤好。 小肥羊的外卖也非常有名。
有一次我和同事在双井附近办事,想着顺道就去买了,结果到了那里才发现门脸比一个电话亭大不了多少,非常不可思议。 我们点了外卖,一个多小时以后外卖送到了,真的是送到手里面啊,连桌都不搭。那个羊肉口感很好,不膻不腻,很鲜嫩。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经过排酸处理的。
实际上,小肥羊还是存在的,只是,不再是人们熟悉的那间以加盟为主的小肥羊火锅了。从2008年开始,小肥羊总部陆续回购加盟商的股份,开始逐步进行直营。2013年,小肥羊正式由一家加盟餐厅变身成为一家直营餐厅。与之相匹配的,是小肥羊开始在餐厅硬件、软件及菜品上的大幅调整。
从硬件上看,小肥羊从原来的以大店为主,转向开100平米以下的小店。店均座位数由原来的300——400位下降到200位,降低餐厅投入,加快投资回报。
在软件服务上,小肥羊在2014年进行了一轮培训与升级,提升服务品质。
在菜品种类及口味上,小肥羊在保留原有羊肉菜品的基础上,增加牛肉、鱼等菜品,更加符合当前消费者的喜好与口味。今年开始,小肥羊在菜品口味上还进行了细分,推出了根据地域口味调整的特色产品。
这些改变,使得小肥羊的“变化”越来越大。但这些改变同样也是在小肥羊原有的“基因”上进行的,属于顺理成章的改变。
实际上,小肥羊的改变,是其适应餐饮环境变化的必然举措。以2011、2012为分界线,过去十多年所形成的餐饮模式逐渐失效,新的餐饮模式开始构建,无论餐饮企业主动还是被动,如果不能顺应或参与新餐饮模式的构建,则必然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小肥羊实际上是在被动中选择了主动:被动的是,原有的以渠道建设为核心的快餐连锁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被动选择新模式;主动的是,相比其他多数仍沉溺于旧模式的连锁餐饮品牌而言,小肥羊更早地完成了自身的革新,从而重新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