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重视从化还是增城?
说重视,其实也没那么重视。 现在广联达在从化的项目就是建一个数据仓库,放在从化和花都的交界处,因为那里有联通的IDC中心和移动的大数据中心。 增城的仙村镇和朱村街道那块地已经拍下去了,是广联达拿的,准备建设大数据中心。另外在佛山三山科技岛也拿地了,具体做什么不清楚。 从化跟增城都是远郊区,离广州市区都比较远,交通不是很便利(相对番禺、南沙)。所以一般开发房地产是没有兴趣的,主要是搞一些基础设施。
目前看来,似乎增城更为重要一点,毕竟那里有地铁,而从化没有。 不过,如果从未来的规划看,可能从化的潜力更大。 因为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要建设数字中国,大数据中心等。这些项目都需要占用土地资源。而像深圳那样把大数据中心放到盐田港的,毕竟很少。而且大数据中心属于绿色产业,国家对这种占地的项目都有补贴的。 所以从化的那个数据仓库很有可能扩大规模。
当然这都还只是猜测…… 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鼓励使用云计算,比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家也是鼓励和支持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发展。 但另一方面,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传统行业,特别是工业。因为我国目前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所以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传统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都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增城比从化更值得关注。
广州之所以会成为华南地区的超级大都市,并且能够跻身世界前列的国际大都市和国际一线城市,主要得益于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港,并且有着珠江贯通全市,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位于市南部和东部的开发区、天河、萝岗、南沙等等区域的带动,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了广州经济的崛起。所以广州的重心一直在流溪河以南,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一直称呼流溪河以北为“北边”(有鄙视和嫌弃的意味)的原因。
虽然说流溪河以北是广州的偏远区域,而且这里属于丘陵山地地形,工农业都不发达,但是得益于这里的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加上这里距离香港的自然距离很近,所以也吸引了一部分有实力的广东人和实力强劲的香港人来此购买地产置业。因此也形成了两个新市镇,也就是从化和增城,而且得益于广州市在1990年代推行郊区城市化政策,增城和从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只不过这里由于开发较晚,导致发展水平与广州市中心城区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
近年来,随着增城和从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的升级以及教育、医疗和服务业等配套设施的优化,增城和从化的地位得到了中央、广东省和广州市的认可,最终在2014年从化被批准成为副省级和地级广州市辖区,而增城成为了县级广州市辖区。
广州的“北边”虽然被“升格”,但是这两个区域仍然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距离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域过远,而且这两个区域的轨道交通也不发达、高速及城际铁路也不便捷,因此这两个区域仍然被“孤立”在广佛都市圈之外,这一点和东莞的水乡片区极为相似。因此增城和从化的发展很难得到广佛都市圈的带动,而且这两个区域的人口也很难迅速增长,再加上交通较为落后,最终只能选择和珠三角地区距离最近的大都市广州“抱团”发展。所以从2014年一直到2017年,从化和增城一直处于“广州”市辖区的“尴尬”时期,既不能称自己是“广州的一分子”,也不能完全依靠广州发展。
为了结束增城和从化的“尴尬”时期,同时也为了继续推动广州的城镇化率提高,2017年广州市政府将增城和从化正式撤市建成区,也就在这一刻增城和从化才正式加入“广州一线”。“广州一线”是介于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和外围区之间的一个新都市区,是依托广佛都市圈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区域。
“广州一线”包括花都、增城、从化和番禺和南沙的一大部分。虽然说,花都和番禺、南沙的一部分是属于广佛都市圈外围区,增城和从化是依托于广佛都市圈发展起来的“外围外围区”,但是“广州一线”和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地存在较大的距离,这使得“广州一线”很难被广佛都市圈甚至是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都市圈带动,因此“广州一线”必须凭借自身的实力发展。花都、增城和从化由于距离广佛核心区过远,因此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这三个区域应该在环境、生态农业和服务业、教育业和旅游业等方面大力发展,而番禺和南沙应该凭借广佛核心区的带动和大湾区的推动在制造业和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等方面发展。
因此增城和从化、花都的发展速度注定会比番禺和南沙慢,但是凭借广州2017年发布关于增城和从化发展规划的两个1号文,也促进了增城和从化的经济发展,再加上广汕高铁预计要2022年开通,增城和从化距离广佛都市圈更将进一步减小,这使得增城和从化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这也使得广州“北边”开始复兴和崛起。而广州的重点应该是增城,而不是从化,原因有二,在于增城有广汕高铁经过和更靠近深圳、东莞这两个经济“火车头”,而从化仅仅有广永高铁经过,因此增城将比从化和广州“中心城区”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增城的重要性将超过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