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通过哪个卫星?
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由3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5个区域气象中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2个国内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基准站网络和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共同组成。 每个地面气象站都接收和处理从距离本站约40公里以上的两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上获得的气象数据。 每列气象卫星都向地球同步自转,每天只移动1°,因此可认为气象卫星是静止的。利用这些气象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状况等。
中国还拥有一颗风云二号极轨气象卫星,它主要对太阳辐射能量进行测量,也可以监测海温和海面风速。另外,还在利用两颗国外提供的气象卫星资料。
在应用方面,气象卫星可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逐小时更新数据,为天气分析与预测提供可靠支撑;可为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确定准确路径并提前做出预警;可对海上航行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还可应用于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领域。
天气预报主要靠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遥感卫星的一种,它是专门用来探测大气运动、变化和地表状况的电子仪器,能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服务。早在195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探险者”。1960年,它的第二颗气象卫星升空,发回了第一张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云层照片。中国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1988年发射的“风云一号”。
在气象卫星家族里,有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和太阳同步气象卫星。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特点之一是与地面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主要作用是观察和监视主要天气系统的变化,监测特大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暴雨等)。其特点是空间覆盖区域大,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同步运行,观测到的资料传送间隔时间短。太阳同步气象卫星特点是卫星上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比较稳定,光照条件好;它过同一点极地上空的时间均为当地时间。它的运行轨道较低,获得的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较高。
为了使天气预报更加准确,使人类免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把千里眼送上天,让天眼来观察大气的各种变化。为了使天眼高瞻远瞩,气象卫星的轨道都很高,比如极地轨道要在800公里以上的高空飞行,同步轨道的气象卫星在36000公里高空的太空中飞行。气象卫星上装有对地面和大气进行拍摄的照相机,以及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变化的设备,把拍摄的云图和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电信号不断传输到地面,供人们研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