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五行中是什么?

逮腾文逮腾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玉,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宝石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被人类所喜爱和珍藏。 古人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等美德,因此将玉视为高尚品德的象征。《论语·阳货》中记载“子贡问君子。” 孔子答:“言必诚信,行必忠实,错犹正直,屡空不改,闲邪存诚,莫大焉。” 这里的玉,代指美德。 而《墨子·辞过》则记载了当时人们关于玉的审美标准——“子墨子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今有知而不以众人之知举,而自以其见与是,人奚以为贵乎哉!”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美玉不一定要照出人的影像,但必须能映现出人的德行。所以,如果个人拥有美好的德行,就不必在乎外界的评价;如果外在的舆论指向美好的一面,就应该像美玉吸收阳光一样,积极吸收并不断完善自己。 这实际上指出了玉的两种象征意义——一种是指向外在的,如道德品行;一种是内化的,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这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完美地体现了古人的生命观。

古人在命名自己的书斋时往往用“玉”字为名字,以表示自己的志向。如明代文人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双林馆全书序》中说“余自号玉堂山人”。 同样,很多文人的字中也含有“玉”字,表达他们如美玉般的志向。如“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字“慧贤”,取意为“美玉智慧而贤能”;“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由炳”,寓意是“如同玉石般明亮”;“清末文学家”俞樾的“樾”字,取自《诗经·小雅·何草不菱》中的“荟蔚岚岭,沐暖阳兮。猗嗟绿藻,风涟涟兮”一句,其中的“绿藻”,古代又称为“郁藻”或者“樾藻”,可见“樾”字中含有“玉”的意义。

相成隆相成隆优质答主

玉在古代五行中,是属于“金”部。因为玉的颜色有绿的如翠,红的如翡,黄的如栗,紫的如榴,黑的如墨,还有洁白如脂的,颜色如此繁多。又古书上说玉的种类也有七百二十种而有奇,其实这些都是以颜色不同而命名的。

然而玉质至坚,即使颜色不同,其坚凝却都是相同的,因此“玉”和“金”字都用在“王”旁,正是表示玉是至坚至真而含五行“王”气的东西。因为五行之气,都是由坚质中发散出来的,这也就是金玉之质的“金”字由小“人”字和“土”字组成的原因。

金玉的来源,都由石头变化而成,然而石不能变金玉,须由地球中的至阳之气,上升达到至高而至纯的地方,才能炼制而成,这现象正和人的情欲杂念,是由心发出来的一样。

所以五行思想所认为的宇宙之“真”、“善”、“美”,就具体地表示在金玉上。人们追求玉,也就是表示人们对天道的追求。人们喜爱玉,也就是表示人们对善美的热爱。

由石变玉是“天道自然”之功的产物。所谓“玉道”,在“金玉”五行文化思想中,玉不仅是“金”的象征,也是“天”的象征。

古人认为,玉是“天石”,“天石”是经过大地内部之“天一水”长期浸润而成的。所谓“天一水”,其实是地下岩浆。

古人相信玉有天地精灵之气。玉是“有德之石”,有洁白、缜密、润泽、坚韧的品德,古人把玉人格化,认为玉具有仁、义、智、勇、洁等道德品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