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可以训练走?
7个月左右就可以锻炼着走了,不过这时宝宝还走路不稳,需要大人搀扶着或者扶着墙走。 一般10个月后会独自走路,这期间宝宝通过爬行,从坐姿到站立再到行走,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成长任务。
在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的帮助至关重要,比如,在宝宝学习站立和行走时,家长可以在一旁适时地给予帮助,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对宝宝的骨骼产生不利影响;当宝宝出现摔跤或害怕走路的情况时,应及时疏导并鼓励其继续前进。
除了身体发育外,情绪和性格也会影响宝宝学走路。因此家长还需要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避免因为压力而导致宝宝学不好的情况发生。 为了能让宝宝顺利学会走路,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培养宝宝独立意识 当宝宝长到6~8个月的时候,独立意识开始萌芽,此时,家长不要担心宝宝会摔下来,而应该让宝宝自己练习站起来,翻身,爬行等。这样能够培养宝宝自信心和独立性,为今后的走路打下良好基础。
2、提供安全的学步环境 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要提前清理家中可能导致宝宝摔倒的危险物品,如玻璃制品、易碎物品等。还可以利用学步车、学步带,或者其他玩具来引导宝宝学步,但切记不要过于依赖工具。如果家长希望借助学步带,最好选择可调节高度的,并根据宝宝身高及时调整。
3、多进行肢体训练 从宝宝出生第40周起,父母就应该每天帮宝宝做身体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适应大运动发展要求。
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抬头训练 (2).抓握训练 (3).翻身训练 (4).爬行训练 (5).站立训练 (6).行走训练 除了以上的训练外,爸爸妈妈还可以有意识地将宝宝放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如沙发边缘、厨房水槽边等等,以此激发宝宝的求生欲,让宝宝知道父母的怀抱永远是安全的避风港,从而增强安全感。
宝宝学走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宝宝7~8个月会坐时,可训练他俯卧撑,并经常做翻身、从坐位向卧位转换、从坐位向爬位转换的动作;第二阶段,宝宝9~12个月会爬时,可训练他从卧位向坐位转换、独立站、独立坐,多做爬行和练习牵着他从站到走;第三阶段,宝宝1~2岁能行走时,可训练他蹲着玩、独立行走、上下台阶等。
一般来说,宝宝在9~11个月才开始训练站立或行走比较合适。当宝宝能独自稳稳地站起,自己开始试图迈步时,家长要训练他学走。此时,家长要多鼓励、多训练,尽量少抱、少坐学步车。如果长时间以坐代练,会延缓宝宝神经和肌肉、骨骼及关节的发育,同时影响心理发育。
其实,宝宝学会走路的过程并不困难,只要能够做到“站位训练、扶持行、牵手行、独立走”这4个渐进的步骤就能帮助宝宝学习走路。
第1步 站位训练
让宝宝靠墙站立,开始时,要前后轻轻晃动他的双手,给予支持。反复进行多次以后,再让他面对着妈妈单独站立。然后,将双手放在后腰处,给予站立时的平衡支持。逐渐地,伸出手掌,让他自己站立。要注意宝宝的全身应稍向前倾。
第2步 扶持行
在大人的两腿或家具的边上训练宝宝站立后,如果拉住他的双手,使他离开墙面或家具,会迈出他的小脚丫。重复练习多次后,可以只扶持一下他的双手或者握住宝宝的手指,再让他学走。当宝宝能够离开支撑物,用手掌扶着你的腰部就可以前进时,表示他能够接受并学习走路了。
第3步 牵手行
当宝宝能离墙或家具用手指牵引着前进时,应练习牵他的双手学走。当宝宝习惯这种方式前进时,应改变过来,牵宝宝的两臂。然后只扶持他的肘部,让他自己用手臂的力量抬举双臂行走。反复多次之后,逐渐改握着他的腕部牵行。
第4步 独立走
当宝宝能够牵腕行并能独立站立时,应训练宝宝独立行。家长要做出高兴的样子,拍手鼓励宝宝。如果开始宝宝学走感到疲劳,而用双膝着地匍匐前进时,应及时鼓励宝宝。有的宝宝会用手着地迈小碎步前进,这是学走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只要正确扶持,坚持训练,宝宝在15个月左右,均能独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