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持美债?

须柔娅须柔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下的投资项下(FDI+ODI)都有大量资金流出。FDI(外商直接投资)有大量的项目补贴和税收返还的形式;而ODI(境外直接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到海外去收购资产或进行股权投资,也有以债务形式存在(如中行的“优汇通”业务)。 这两种形式的资金流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终都是要形成海外的资产——即这些资金最后都要落实到海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从企业和个人层面来说,当人们出国旅游、留学或者移民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该国增加了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相应地减少了国内资产和负债。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样,当你对外投资和贸易顺差时,你的资产增加(主要是海外资产,因为货币不可能永久留在国外不用的),同时你国内的负债也相应增加,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你就必须加大出口力度或是减少进口,否则就要增加外汇储备。

目前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也是外资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外汇储备最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多意味着你在国际上能够买得起的东西就越多,但你付出的代价也会更高——因为这会减少你其他资产的收益。所以,适当的外汇储备水平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至于怎么才算“适当”呢?这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很高,而且其货币的汇率也在相对美元不断下跌,那么此时外国资产(主要是美元资产)的收益很可能会高过本国资产(因为本币升值空间有限而通胀严重的话,国内外价值相当的商品价格就会相差很远,用一美元换回的价值本国资产就可能很少甚至是没有)。这时增加外汇储备就会带来很大的利益,哪怕因此减少了一点点其他资产的收益也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外汇储备就能够提高其他资产的收益(特别是那些对汇率敏感的行业,如外贸加工业、外向型金融地产等)。当然这种调整是动态的,会根据实际状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祁沛祁沛优质答主

2000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逐渐成为一个高储蓄、高外贸顺差、高外汇占款的国家。我国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机制实行外汇冲销,即中央银行购入美元资产向市场投放等值的本币。当时,全球正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去杠杆”到90年代的“稳杠杆”过程,国际安全资产严重短缺,美元等主权债券收益率较高,央行购买外国国债保值增值压力并不突出。为对冲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本币流动性,人民银行先后选择了一级交易商制度、公开市场操作制度、外汇占款冲销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等政策工具,基本对冲了外汇占款变动的冲击。2007年11月,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美债持有国。

从2005年7月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我国逐渐成为净债权国。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资产规模不断攀升,由3.03万亿美元扩大到2017年末的6.68万亿美元,增长了1.18倍。22年里由净债务国转变为净债权国,我国对外债权余额由3.11万亿美元增加到12万亿美元,增长2.86倍,我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对外债权国。这使得我国民间持有的对外资产在对外资产中的占比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54.03%上升为2017年的58.13%,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部队。从2006年起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开始超过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规模,随后二者差距不断扩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