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它最大什么生肖?

都信帆都信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因为十二生肖首尾相接、循环往复。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辰时(早八点到十点)为龙;午时(十一点到十三点)为马;酉时(十五点至十七点)为鸡;亥时(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为猪;子时(凌晨一点至三点)为鼠;丑时(三点至五点)为牛……最后一个时辰为未时(十五点到十七点),未时为羊。

那么,根据以上规则排列,第一个时辰的龙头为老鼠,末一刻的羊尾为猴子。而“蛇”盘踞在中间,对应着“巳”时。 所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其实,这是古人通过观察日升月落、四季轮回得出的简单规律。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是自南向北,所以北半球看到日月升起时间总是由东往西逐渐提前;同时,太阳照射角度也是逐日增高的。

为了记录时间的变化,古代人们精心制作出了日晷(gui)和漏壶这两种仪器,并利用它们来计算每一个时辰的时间长度以及每天的第一时辰“龙头”所在的位置。

现代科学的测量表明,一天实际时间为24小时整,而12个时辰与现在计时法的两个小时一个间隔并不完全重合。每个时辰比现在的时间范围要短50分钟左右。 子时的龙头并不是正午的12点,而是半夜的23时至1点钟之间。

晏捷达晏捷达优质答主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二位,象征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中国人用牛比喻勤劳、踏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格,因此“牛”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和尊重,牛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色。

牛在中国有数千年驯化、饲养和使用的悠久历史。在原始社会农耕时期,牛作为重要家畜被圈养和畜养,成为农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产工具和畜力来源。牛也出现在原始先民的生活中,人们把它的健壮形象刻在器物上,画在岩壁中,成为原始文化的一部分,如甲骨文中就有象形文字的“牛”字,表明牛与人类关系的密切。一些民族把牛视为自己的祖先或图腾,如彝族的“笃慕神话”和藏文《大藏经》中都有关于牛的起源记述。

牛不但成为重要的家畜和生产工具,而且也成为人们的财富象征和社会地位的标志。人们赞美牛勤劳、奉献、进取、坚毅的性格,将其人格化。春秋战国时期,牛被赋予了新的特征,以《周易》《山海经》《国语》《左传》《诗经》为代表的文学著作中开始用牛“任重致远”“行远必自迩”“耕耘不休”“杀身成仁”等品格自励或喻人。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地把“牛”这种生物属性和品格升华为精神上的象征概念。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先民对土、对田、对耕牛是怀着虔诚的、甚至是崇拜的心情去侍弄和对待的。人们甚至把对于丰收和富庶的期盼,全部倾注在“牛”这个农业社会生产中的核心因素上。由此,牛的形象和品格成为人们追求的美德与理想。人们把牛和人类的道德行为相联系或作类比,把牛的品格当作人们自我砥砺的目标,在中国浩瀚的文化经典中,牛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常常是人格力量的展现。如《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既国家之干,名教之本,而后臣用制象焉,故先王象之金石,以为钟鼎彝器。乃知先王之立礼,所以大上下之序,明父子之别,崇笃敬之德,移晋薄之风,示诚于天地,通和于神明,此先王所以贵礼重乐而常奉之也。故大飨帝用乾豆,所以宣其功也。告祀先王,用牲用象,所以尽其敬也。君行燕饮,赋诗用匏,所以通有无也。君有优位,所以贵礼也。宗庙之中,以爵服为位,所以明贤也。饮酒之礼,先生为大,所以优老也。乡人宾贤,所以逮贱也。用器不中,不备祭礼,醴酒纳宾,示有节也。君让大夫,大夫让士,所以讲让也。祭旅酬无数,所以饮让也。君卑著见,所以贵上也。其政不烦,其刑不滥,所以庶时中也。日祭、月朔、四时乡、五年大蜡之朝,所以明王事也。大飨、宾射、食宾、祭日之礼,所以昭德亲也。其行如此,故其赏罚下赞上治,而远于危。是故刑省而不犯,礼卑而尊,贵爵而贱主,所以为宁也。君朝群臣,听政决讼,曰礼、曰乐、曰刑法,君命一发,士卒咸忘其死,而况于行礼义之微者乎!是故士敦用礼,庶人淳庞朴实,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君怀其宝,臣抱其节,顺时而动,量力而行,恭俭节约,惠慈谨慎,人各守其职,思尽其忠,此先王之要道,而礼乐之精微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