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少年抗涨?

简婷简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从历史数据来看,1949年至2015年间CPI(零售物价指数)的涨幅有38%,也就是说在这之间发生了38次通货膨胀。 其中1949-1959年平均通胀率约6.9%; 1960-1969年平均通胀率约7.8%; 1970-1979年平均通胀率约9.4%; 1980-1989年平均通胀率约8.9%; 1990-1999年平均通胀率约12.5%; 2000-2009年平均通胀率约17.4%。

2、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支出规模较小,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弱,因此发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这一时期(1950—1958年)的CPI均值约为零。 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年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萎缩和通货膨胀危机,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供需失衡导致的。1953 年开始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通货膨胀才开始得到缓解并趋于稳定。

3、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四次明显的通货膨胀。

(1)1980年到1981年的通货膨胀 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价格双轨制下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商品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过快。同时这一时期国内财政投入不足,而预算外资金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1.64%,资金紧张,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1984到1985年的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于改革举措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加之这一时期政府采取财政赤字政策增加了货币发行量,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3)1994年的通货膨胀 主要是在价格放开的背景下,受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冲击,我国也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另外当时正处于人民币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管理利率市场化进程之中,货币供应增加较多,也是造成通胀压力增大的原因之一。

(4)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通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随着发达国家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较大,大量热钱涌入导致流动性过剩,加上金融危机刺激下游行业需求,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了此轮通货膨胀。

夔睿馨夔睿馨优质答主

中国14年抗战。

抗战十四年是怎么来的?

国内首次明确提出抗战十四年观点的是东北的史学界,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李宗禹为代表的东北史学界是十四年抗战论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1991年6月,以李宗禹为代表的黑龙江省部分专家学者联名向民政部提出申请,将“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抗日联军纳入革命烈士范围,民政部正式批准了这一申请。

此后,东北三省和全国诸多地区为1931年至1945年在东北地区抗战阵亡的将士和爱国志士追认革命烈士和举办公祭仪式,所依据的都是民政部的这一批示。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了“十四年抗战与东北抗联”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确立了“中国抗战起始时间当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论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