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少工业园区?
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开发区600余家(不含港口、铁路等),分布在31个省区市。其中,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25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70多家。
这些园区多由地方政府或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并具体管辖,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政策指导,过去十几年间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园区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而有一些园区却因为发展方向迷失,缺之特色而被淘汰。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园区已经具有了一定实力。以江苏苏州为例,该市已建和在建的工业园区就有十几个,但这些园区大多面向某个主导产业进行布局,实现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互补。
比如吴江经济开发区,它依托苏州地区纺织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全力建设“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基地”;而苏虹工业园则通过整合该地区汽车零配件企业资源,打造“亚洲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当然,在追求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园区也不乏出现“千园一面”、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情况。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从长远来看,园区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对那些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园区予以惩处,引导园区走上健康合理的发展道路。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1568家工业园区,其中647家是国家级开发区(含高新区、经开区和保税区等),921家是省级开发区。这些园区集中了60%左右的工业产值和50%左右的从业人口,成为拉动中国工业增长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投资、城乡建设的重点布局区域。
但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局部区域资源环境超载情况凸显。全国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60%至70%来自园区,一些园区发展呈现“环保制约放大化”和“环境风险集聚化”特征。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目前中国园区产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单打独斗”的较多,产业链联系不够紧密,产业集群效应不够明显,导致园区在降低污染、节能减排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园区环境治理问题不容忽视。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芳南说,目前工业污染防治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短板:环境保护认识存在偏差、“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够到位、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
根据《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将全面加强园区的规划环评工作,强化空间管控,推动园区实现产业升级与环保增效。
同时,为优化园区功能环境,控制园区发展风险,环保部将对园区环境风险防范提出要求,包括加强园区内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布局、建设安全管理,园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等,并实施园区规划跟踪评价,推动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园区环境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