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是五行属什么?
易,在五行之中属木。 《尚书·洪范》中记载了五行与五行的关系“一达谓之道,二达谓之智,三达谓之仁,四达谓之信,五达谓之勇”。其中,“一达”就是“易”,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开始萌芽、滋长,这个阶段属木; “二三”指的是“礼”“义”。“三达”指仁礼兼具,“四达”为仁义智信俱全,“五达”为仁义礼智信勇俱在。可见,随着数字的增加,属性越加完备。 所以,易的属性是“一”,也就是木。这是基于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而得出的结论。 后来人们又把五行和五色相配,称之为“五行本色”或“五行肤色”。其中,木对应的是绿色,火是赤色,土是黄色,金是白色,水是黑色。
还有“五星五色”的说法。水星是不明显的,所以没有颜色,火星是红色,木星是绿色,金星是黄色,地球是黑白相间,土星则是灰蓝色。这些颜色的说法现在已经被证实,因为现代天文学已经证明,行星的大气层有气体存在,而且有磁层,有等离子体,因此会被电磁波所屏蔽,只有表面金属光泽的地区才会被反射光线,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易经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源于伏羲,洛书源于大禹。河图是易经的源头,洛书是五行的源头。河图源于天,洛书出于地。易是天道,五行是地道。天道为体,地道为用。天有阴阳有象数,地有河洛和五行。天地之数分为河洛大衍天干,以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易学包含数理和术数。易道主静,五行主动。五行属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其本质是“天人合一”的和合主义,所追求的就是天地人的“浑然合一”:天自本于道,人自本于天,天人自本于道,人自本于人道,道在天则为天道,在人则为人道,“天人合一”就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就是天地与人浑然合一,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以下称为五行)运行与变化而构成的。宇宙中普遍存在这生(促进)和克(制约)两种作用,所以五行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相生和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