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仙桥在哪?
现在叫二仙桥街道,位于成华区东北角,东与锦江区牛市口街道相邻,南和青羊区的黄土坡街道相接 西边是青龙巷、北边是建设北路三段。 说起二仙桥街道名字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 传说很久以前,成都西北方向有座大山,山上长满了青草,山脚下有一条河,河边有两只石羊,每天在这吃草、晒阳光浴 它们一抬头就能看见成都市区,于是就把这里叫做“羊马城”。
后来城市不断发展扩大,这地方也划入城区,改名为“永平镇”。 到了明代,这地方的寺庙多了起来,最有名的是“昭觉寺”(昭觉寺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此处省略500字) 明人谢肇淛写了本《四川名胜古迹》,这本书记载了成都周边许多景点,但提到这座寺庙时,却只说“市北昭觉寺”。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寺庙旁边的村子以种植榨菜为生,每逢春季,村里菜地一片绿色,生机勃勃。而一到收获季节,满村都是运菜的队伍,络绎不绝,繁忙热闹无比。 这片热闹景象被一位名叫贾宝玉的诗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并写进了他的诗里 “市中遥望五云间,庵观依林尽梵天。夜半不眠清漏继,灯前自写贝叶篇。” 诗中提到的“夜半不眠清漏继”写的正是当地寺庙的夜生活 晚上12点,夜深人静,僧人们都要起床洗漱吃夜宵啦! 他们吃的夜餐是什么?根据明朝人的笔记记载,主要是两大件:蒸馍、炒米。
先蒸馍(类似现在的大包子),再炒米。 炒米要炒得焦黄酥脆,吃起来格外香! 不过这些美食不是谁都有资格享用的,只有和尚们吃了才算是功德圆满。前来烧香拜佛的信众是不可以吃这些食物的。 要吃这些东西,得先花30文钱买张门票,进寺庙参观。(这价格相当于今天30元的门票价格!) 这样奇特的门票优惠政策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看来寺庙也是个福利很好的单位啊!)
时间来到民国末年,成都出现了许多新地名,这是因为当时成都进行了市政改造,许多街道都改了名字。比如这里的“永平镇”就改成“二仙桥”。
据老人回忆,当时这里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工厂——永昌火电厂。还有一座铁路车站—-二仙桥火车站。 厂区有一大片房屋建筑,供工人居住,还有食堂、澡堂等公共设施。这个厂子还自己办了一个中学,名字叫“永昌义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