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是子生肖?
十二地支中,子、丑、寅、卯这四个分别是属鼠、属牛、属虎、属兔的属相。 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规律总结出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分为十三度,每个节气开始的第一天叫做“节气”,如立春、惊蛰等;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上下各一个,如雨水、春分等;每一个月都有五个“节气”,共计二十个。
由于农历是根据月球的运行规律制定,因此每月的“节气”基本固定在农历的月初或月末,而公历的“节气”却相对无规律,这就在农历月和公历月之间形成了间隔。这种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次“节气”更改的现象,在农历中叫做“朔望月”(月中有“朔”和“望”,即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而在公历中叫做“阳历日”。
以农历为例,农历初一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而月亮是否同一时间在白天或者夜晚出现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这样就造成了每一天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每天日出时间不一样,从而形成“朔望月”。
根据古书的记载以及现代科学的总结,一个月大约有29.5306天,其中“朔”在农历初一的有7天左右,“望”在农历十五左右的有6天左右,其余时间为下旬。又因为月亮自转一周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差不多,所以每一循环月相就全变了一遍,也就是所谓的“盈亏复始”。
由此可知,每过一个“朔望月”,12地支就会重新排列一遍。而每过一天,12地支的顺序都不会改变。这样,过了若干年或者若干个月以后,就又回到了起点。当然这是指农历或阳历的情况,如果不考虑闰月的话。 不过如果考虑闰月的话就要复杂一些了。
比如庚子鼠年正好遇到两个闰四月,那么这一年共有十六次“节气”变更,而且每次“节气”都发生在农历月末,这就使得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生肖轮流出现了两次,而这种现象在历法中称之为“闰重”。
同样以子鼠为例,正月为子月,正是老鼠出洞之时,故为鼠年,十二月也为子月,此时阴阳交泰,故为鼠年。然而正月为寅月,阴盛阳微,不宜鼠出洞,于是二月成为子月,正符合老鼠习性,因而二月为鼠年。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腊月,又开始阳盛阴微,不适合老鼠出洞,因而腊月再次成为子月,至此整个轮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