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不为成语?

洪慧思洪慧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为是一种精神境界,人生在世,不能只去想着自己能做什么。而是应该多想想自己不能做什么。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

“三不为”者,一为道家的“不为”,二为儒家的“不为”,三为兵家的“不为”。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也就是无所不为的“无为”。它认为天地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符合“道”的。道的作用是玄之又玄,无所不至。因而,只要不干扰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那么在某种场合下,无所作为也就是“有所作为”。因此,道家的“不为”就是一种“静”,在静中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以达到“有为”的功效。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儒家讲究的是“无道则隐”的不为。孔子讲“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即在“有所不为”的前提下去“有所为”。他认为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扬道”,他甚至提出在“富贵、执鞭之士”中宁可“富贵”的标准。其原因就在于当官和做学问,都是为了“扬道”,“扬道”需要做官,做官为了“扬道”,其过程就是一个以“不为”去“有为”的过程。所以,儒家所讲究的“不为”其实就是“避”:在官场污浊,朝政黑暗之时,急流勇退,回到民间,以保全自身,以期将来更好的去治国安邦:即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由此可见,儒家“不为”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即不为某种权贵效力,而要为明君效力,从而达到“有为”。

兵家讲究“兵者诡道也”,就是讲的“兵不厌诈”。“兵不厌诈”,主要讲的就是“示形”,目的就是以“不为”去“有为”。《孙子兵法,计篇》中把“兵不厌诈”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出克敌制胜的五个条件: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孙子所说的就是一种计谋,以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